-
1 # 厲若海
-
2 # 洛邑財經
很明顯P2P和商業銀行體系是完全兩碼事,一個是之前一直被散養的,一個是循規蹈矩長大的,結果自然不一樣。P2P暴雷源於本質上走歪了,商業銀行體系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有成熟的風控體系,有嚴格的監管指標,不曾埋下什麼雷,也更談不上暴雷。
P2P在興起於國外,在美國P2P是一種債券發行,需要遵守聯邦證券法,成立之初就要在SEC註冊,是很規範的。但是在引進我們國內時,屬於裸奔狀態,沒有監管、沒有門檻,隨便哪個人出點錢,在網際網路上都可以像模像樣的做一個互金平臺,玩的是資本的遊戲,用高收益為由頭,吸引源源不斷的資金,至於資金具體流向哪裡,資產質量如何,老百姓們根本看不到,甚至說有的平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投資標的,玩的就是非法集資,只是換了個包裝而已,這種做法,暴雷那是遲早的事,和線下的擔保公司爆發風險如出一轍。
P2P暴雷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平臺沒有成熟的風控體系,私人借貸本身就具有高風險性,沒有成熟的體系是做不來的,金融業務不是誰都可以乾的。
2.平臺涉及自建資金池,虛構交易,挪用投資者資金,這個是很多平臺都在乾的事,監管政策上是不允許P2P平臺有資金池的,要求資金必須由銀行存管,P2P只做中介,不做其他的金融業務,可事實上都在玩擦邊球,這些投資者的錢基本都被挪用了,且去向不明。
3.自融,股市不景氣,很多上市公司開始投資收購P2P平臺,目的只有一個:自融
4.最嚴重的一種,就是為了非法集資,高息攬儲,俗稱“割韭菜”,根本上就沒準備做P2P的業務,玩的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標準的龐氏騙局。
P2P平臺做的業務本身就具有高風險性,實體經濟不景氣,借貸合同違約率攀升,加上一些違規操作,挪用資金,窟窿越來越大,不倒還就奇怪了。
商業銀行的體系於P2P完全不同,有嚴格的監管指標,有存款偏離度、資本充足率等等指標的約束。而且銀行的資金去向都很透明、不管是吸收存款也好、發行公募理財產品也好,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發放貸款,銀行做的貸款業務都要求有強擔保措施,即便是發生違約,也很大程度上能夠追回,這是P2P做的私人借貸業務區別最大的地方。
而且上市的商業銀行不光要受到監管部門監督,還要受到廣大群眾的監督,資訊暴露是很充分的,財報大家都可以查得到,資產質量如何一目瞭然 ,壞賬率過高的銀行第一時間就會被關停整改,絕對不會掩蓋風險,這一點上銀行做的跟透明,形式更健康。
並不是我看不起P2P,純正的P2P平臺應該是不存在很大風險的,可惜沒有完全按照設計的路線走,野蠻生長的幾年間混進了大批的“東郭先生”,這些平臺遲早是要被清退的。P2P是個缺乏監管的爛攤子,只有經過大洗牌整頓以後才能走上正軌,和銀行體系比起來,不可同日而語,銀行不曾埋雷,不管P2P怎麼暴雷,銀行也是穩坐釣魚臺,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
-
3 # 億財說
不會。理由很簡單:
1.P2P理財和銀行理財的人群有部分重合,但是對銀行理財依賴性和信任度高的人不會投資或者只是少量投資於P2P
2.目前P2P理財總金額佔國民總存款量不超過5%而且在當前大環境下,到底P2P理財迴流銀行和私募基金趨勢越發明顯
3.由於目前P2P暴雷不斷,P2P現有客戶流失率在快速增加,尤其中途贖回比例也在快速增加,這些資金基本都回流了銀行
4.P2P和銀行本身雖然有一定類似性,但是由於行業鴻溝過大,人員、政策、市場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不同,故不會傳染到合規明顯嚴厲度超過幾個數量級,資產數目超過幾個數量級的銀行體系中。且P2P中的貸款資金來自於銀行拆解和過橋的數額微乎其微,所以安全邊界可想而知。
回覆列表
當然會了,你以為銀行看到那麼高收益他不眼紅啊。
經常看到不少人存銀行的很多錢沒了,哪去了,就是被高利息借去了,錢收回來,就安安全全的,可以借錢的沒還錢,存錢的錢就丟失了。
很多企業沒有去銀行借錢的資格,於是銀行裡面人員會自己搞一些小動作,拿銀行的錢借出去,賺高利息,這些錢都是儲戶自己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