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賾史搬運
-
2 # 攀登的岩羊
是,羅貫中把自己想象成諸葛亮的樣子,呼風喚雨,運籌帷幄,無所不能,嚴重誇大了諸葛亮的作用,把自己的想法都安加到諸葛亮身上,尊劉抑曹傾向性大,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把劉備諸葛亮等蜀中人物寫的形象豐滿光彩照人,曹操司馬懿等曹魏人物寫成奸詐不堪,猥瑣小人,孫權吳國也是一無是處,平庸之輩,小說演義就是根據作者喜好和聽來的閒文野事編成的,不必當真。
-
3 # 手機使用者61497568792
當然不是。羅貫中,號湖海散人,生平不詳,個人資料極少。大約因為生於亂世,幻想有個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輔佐國家,故而在小說裡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塑造了一個足智多謀的頭號軍師諸葛亮,成為民間喜聞樂見的人物。當小說看就對了,別當真。
-
4 # 標準的70後
我認為,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羅貫中的影子,但不全是。
首先說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宰相,軍師,治國有方,軍事過硬。雖然,羅貫中把諸葛亮的智慧寫成妖了,但是,諸葛亮的治國能力,軍事素養可不是憑空捏造。
再說羅貫中,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文人,從《三國演義》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來。實際上,歷史上關於羅貫中的生平資料很少。可見,他是隱居在民間,不願在明朝做官。
羅貫中還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學生。從兩人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來看,我們後人可以發現:
1.羅貫中、施耐庵都是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負的文人,是當時中國的頂尖級知識分子,拔尖人才。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同樣有缺陷,他的作品中極盡全能誣衊黃巾起義。而且,我認為,羅貫中對人民創造歷史,還是英雄創造歷史,缺乏清晰的認識。
由此可見,真實的歷史早已淹沒歷史的長河裡了。我們對於歷史的真相,很難搞清楚。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5 # 張公述史
羅貫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正值天下大亂。他懷才不遇,有志圖王者,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而專心著作歷史故事,藉以抒發胸中的不快,在藝術手段的加工下演繹了一段精彩的歷史,小說中不同陣營,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彷彿身處古代風雲迭起硝煙瀰漫的逐鹿戰場。羅貫中所擁戴的張士誠,與朱元璋陳友諒,就是書中的劉備曹操以及孫權,透過蜀魏吳表現出來了。
-
6 # 歷史春秋網
諸葛亮就是諸葛亮,不會是羅貫中。但羅貫中有塑造諸葛亮這一形象的過程中,肯定有自己的影子在內。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時候天下大亂,群雄紛紛起義,羅貫中也投奔了張士誠,成為他的幕僚之一,幫助張士誠對抗元朝,與朱元璋爭奪天下。史載羅貫中“有志圖王”,但張士誠並非明君,對於羅貫中的計策並不是都願意聽從,後來還投降了元朝。隨後復反,最後歸於失敗。張士誠的幕賓紛紛離開他,羅貫中也不得不離開了張士誠,以著書為業,靠塑造人物形象抒發胸中的報負。
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塑造出來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為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可說是傾注了大量心血。諸葛亮是三國中忠誠與智慧的化身。說他忠誠,他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他智慧,他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三把火燒得曹操兵敗如山倒。五出祈山,司馬懿稱讚他為天下奇人也。草船借箭,赤壁借風,空城退敵等故事,讓諸葛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其本領接近於神仙境界。
羅貫中當過幕賓,本身就是謀士,所以他對於戰爭中的權謀非常瞭解。諸葛亮便是心目中一個合格謀士的化身。為了塑造這一人物,他不惜移花接木,把草船借箭、空城記等歷史上並沒有或其他人的事件,移接到諸葛身上。昇華了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諸葛亮並不是他自己,而是他心目中的完人。
魯迅先生這樣評價過《三國演義》: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近似妖。羅貫中與劉亮、魯淵曾是張士誠的謀士,他所擁戴的張士誠沒有能夠統一中國,就像當年的劉備;把曹操寫的很奸詐,就像當時的朱元璋。
回覆列表
因為羅貫中寫的角色,註定會失敗,就像他老師施耐淹一樣,或者直接說俺乃是,宋江也沒有推翻北宋,而曹操絕對是一個很複雜很矛盾的人,他做的事,有的的確該罵,但這些都無法磨滅他的偉大之處。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其實就似他自己,曹操就是十惡不赦奸臣,故意貶低魏吳以及群雄,給蜀國的人物洗白,並把別人的事蹟功勞強加在蜀華人的身上,歷史就像當時的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