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由心而論
-
2 # 細品人生歲月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表現,她不嬌嬈造作,總是讓別人感覺很舒服。教養就像一面鏡子,可映出一個人高尚的人格;教養是一個人有良好道德修養的最好表現方式。
一個沒有教養,沒有學識,沒有實踐的人的心靈好比一塊田地,這塊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耕耘和播種,也是結不出果實來的。
-
3 # 雨潤心語
怎樣看出一個人的教養?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自身素養。一個人具有良好的素質,是會迎得很多人的尊重。它是從小培養起來的。不是裝出來的。那麼,什麼是自身的素養?它應包括道德素養,文化素養,政治素養等,這些素養構成了一個人的教養。
一個人教養的好壞,它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是真實的。
看出一個人的教養,首先要看他的道德素養。
前有古人孔子。在教書育人方面,反覆強調,不管做任何事情,道德為先。你學問再大,成績再突出,若無道德,也不是君子。不會受人尊敬。《道德經》也反覆強調德為先的道理。
在古代許多文詩都有記載關於道德立身、修身的道理。
當今,總書記習近平在治國理政方面,提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的標準。也反覆強調“把德放在首位”的思想……。
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其次要看他的文化素養。
人在極有良好的道德素養之後,方要極有文化素養。書讀得越多,越會尊重人,知書達禮。“滿罐子不蕩,半罐子蕩"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看出一個的教養,第三要看他的政治思想素養。
除了以上兩種素養外,政治思想素質也很重要。政治制度是一個國家根本的制度。學習強國中提到,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國家保持高度一致。關於這一點,大家都明白。
那麼,我們從哪些方面去看一個的教養呢?
一、從接人待物上。在繁雜的社會中,常常與人打交道,有的人謙誠和善,平易近人;有的人脾氣暴烈,動不動說髒話,教訓人。兩者顯然不是同類素養的人。
二、從處理問題上。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有的人細心認真,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處理任何事情。深受廣大民眾接受。然而,有的人始終以利己為中心來處理問題,鑽牛角尖,營私舞弊,謀取利益。
三、從自己做事上。在平凡的工作中,有的人受人尊重,有的人卻遭人唾液。做任何事情要憑自己的良心。善待他人等於善待自己。
縱觀上述,一個人教養好壞要從多方面看出。只有自己具備了較高的道德素養,文化素養,政治思想素養,方能體現在做人處事上和工作上。方能受到人們的親愛。
回覆列表
我們需要先弄明白什麼是“教養”。
顧名思義,“教養”就是從小經過家庭教育、環境薰陶、學校教育和自我修為等教育形式而養成的品質習性及其道德水平,反映的是一種積極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和行為,是由內心散發出的一種綜合素質,是一種“氣”化的表現。
那麼,一個人有禮貌是不是就可以說有教養了呢?也不盡然。因為是禮貌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禮貌是可以裝出來的,是外在的、表面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但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
明確了教養的含義和與禮貌的區別,我們就可以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透過由表及裡的觀察,得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結論。
一個有教養的人,不光是要有禮貌,還要表現出有發自內心地關心他人、體貼周到、真誠正派,心胸寬闊、光明磊落、善解人意、溫文爾雅、言行得體、感恩博愛、尊重他人、行事有分寸、注重細節等等行為特質。
而禮貌只是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的對人謙讓恭敬的外在舉止。它們的聯絡在於,有教養的人與人相處時總會藉助禮貌這種形式。可以肯定,懂禮貌和禮節的人不一定具備教養,而有教養的人都懂得遵守禮節和禮貌。
我們常常會發現身邊有這樣的兩類人:一類在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在背後說人家壞話;一類說話尖酸刻薄,但是“刀子嘴豆腐心”,十個樂於助人。
對照適才對於的定義,我們沒辦法把這兩類人歸入有教養的行列。
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一下子發現一個人的“內在”,我們一般都是透過初始的印象,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表現,給出其有沒有“教養”的初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