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酒論秋風
-
2 # 小碧玉刀
對於一般想了解基本歷史知識又不願花時間去K正史的人來說,一些演義小說我覺得還不錯!在這推薦兩部比較接地氣的:1.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2.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共11部,這部著作因其時間跨越之長(從秦到民國),人物之眾,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雖說本書重史輕文,但作者態度嚴謹,內容翔實,有批有注,通俗易懂,對普及中國歷史知識絕對是上上之選!作者也因此被譽為“千秋史家,一代神筆”。據說毛主席生前這部史學鉅作推崇備至!
-
3 # 民間文學黑戶
本人讀史,在新浪愛問共享資源未健全體制前免費下載了一批電子書,僅一部好的《中國通史》就有幾個有名的版本。歷代史書諸如二十四史在這裡不加敷述,只講講我手上的中國古代專項史。比如《中國法制通史》、《中國風俗通史》、《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經濟通史》、《華人口史》、《中國社會通史》、《中國外交史》、《中國移民史》、《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等等。應有盡有,每一部都是六到十冊的大部頭。《中國全史》更多,二十冊的篇幅,有選擇性的看。讀史以外瞭解中國歷史,可以去看看紀錄片,逛逛博物館。地方誌我就沒有,想弄到手得問喜歡旅遊的驢友。線上網路資源我也沒有,個人覺得自己的專項史資源更全面,不過現在在新浪愛問共享資源下載需要註冊和有償消費。
-
4 # 我也是一棵秋天的樹
《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聊齋志異》《蒙古秘史》《資治通鑑》《史記》《朱子治家格言》……
-
5 # 隴原人58843578
以流行廣泛受歡迎影響巨大而言,當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為好,外加聊齋志異,東周列國演義也不錯。而從真正的歷史著作價值來說,我舉薦司馬遷的史記,正如晉人張輔所說,司馬遷作史,“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述理而實,文辭華美,實為史書第一。從現時華人普遍水準來說,首推閱讀史記,因為它語言通暢,述史有方吸引人,故事性強,在文言史書中,算比較易讀通俗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很容易入門。它的本紀、世家、列傳體例,就像一篇篇小說,既有條理而又生動,說史記開創了中國小說體裁之首,不為過也。
其它如資治通鑑,漢書等也不錯,但跟史記比較,篇幅浩翰,語言深奧,編年體系死板而枯燥,一般人難以卒讀。
-
6 # 青木文藝
《左傳》是一部非常好的史學著作。
它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而內容詳實的史學鉅編,在古代史學發展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左傳》以近二十萬言的規模,全面、系統記載春秋一代大事,廣泛涉及周王朝和晉、魯、楚、鄭、齊、衛、宋、吳、秦、越、陳等十多個諸侯國,並且屢見追記西周與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時期的史實。它採用編年記事的方式,雖然以《春秋》為綱,然而其記事範圍之廣,敘述內容的具體、詳贍,則大大超出了《春秋》。
《左傳》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史書的編纂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左傳》為後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濟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術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它對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大事的可靠記載,填補了空白,有助於後人對中國古代文明程序的全面瞭解,彌足珍貴。
-
7 # 安福楊玉生
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二十五史:《史記》《漢書》《後漢書》 《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 《梁書》《陳書》《魏書》 《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金史》《元史》 《明史》《新元史》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的各類史學著作浩瀚如煙海,在所有史書中最有價值和魅力的是被史學家名譽為史書雙璧兩司馬的《史記》和《資治通鑑》。
辨別一本史學書籍是不是好的書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史學價值,即從個人和國家來說有沒有價值。從個人來說,讀史使人明智。對國家來說,學習史學上各朝代在治國理念上的長處和優點,及各朝代的興衰治亂。第二,文學藝術性。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對《史記》文學藝術的最高評價。史學著作只有插上文學藝術這對翅膀,才能流傳千古,永遠膾炙人口而經久不衰。反之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最好的史學大著,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當之無愧。此外,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儲遂良的《隋書》,《左傳》、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值得一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