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愛紅
期末考試要到了,錦鯉快轉起來!保不保佑過不知道,至少能求得一些心理安慰吧,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評卷老師看花眼了呢!好了,言歸正傳,錦鯉怎麼就成了好運的代表?
中國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社會里,人口繁衍可是頭等大事,人丁是否興旺是衡量一個家族是否昌盛的基本條件,而為了家族能薪火相傳,一切吉利的、有助於生產的東西都會被用上。按古代的結婚儀式,新郎把新娘接到家時要撒錢,這錢可不是隨便撒的,撒錢要有一定的規矩,要模擬鯉魚散子。婚後,家裡一般也會貼上一幅童子抱鯉魚的畫像,這也是希望子孫綿延的一種心理。那為什麼人們會將多子多福與鯉魚相聯絡起來呢?
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對鯉魚繁殖力強、生長快就已有認識,他們還會利用鯉魚的這一特徵來發家致富,以經商聞名的陶朱公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據說陶朱公在6畝的池中養了3尺長的懷子鯉魚20尾,3尺長的壯鯉魚4尾,到第二年打撈時卻得到了1尺長的鯉魚15000尾,3尺長的45000尾,2尺長的10000尾。雖然數字可能是被誇張了的,但鯉魚繁殖力強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抓住這一特徵,鯉魚成為人們求子、祈禱豐收的吉祥物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相傳大禹當年治水時發現了一座大山擋住河道,於是禹帶領著民眾鑿開了大山,並開出了一里多寬的河道,遠遠望去這條河道的形狀好似大門。清乾隆《韓城懸志》載,“兩岸皆斷山絕壁,相對如門,惟神龍可越,故曰龍門。”每年黃河中的鯉魚都會逆流而上,競相跳過龍門。《辛氏三秦記》記載,“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而沒過的鯉魚,有些觸到石壁,碰傷了額頭,因此在額上就會留下一個黑斑,點額而返。
鯉魚跳龍門與古代科舉考試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每逢科舉時,凡是參加會試並獲得進士功名的,都會被稱作“登龍門”,而那些名落孫山的也就相應的被稱作是點額而返。在後來,“鯉躍龍門,化身為龍”也被用來形容地位的急劇提升,所以家中供奉鯉魚也是為求事業順利,表前程似錦、官運亨通之意。
除此之外,在古代,鯉魚也是人們的饋贈佳禮。唐朝的楊炯在《隰川縣令李嘉墓誌銘》中寫道:“吉兆佔熊,嘉名贈鯉”;宋代的陳克在詞《南歌子》中也有“獻鯉榮今日,憑熊瑞此邦”的詞句。當年孔子娶了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生子,魯昭公為表祝賀就派人送了一尾鯉魚,而後孔子就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在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商務往來中, 互送錦鯉一直是一種習俗, 寓意吉祥富泰。小到商務夥伴禮尚往來,大到商肆開業慶典, 錦鯉都是旺運招財饋贈佳禮的首選。
“鯉”音通“李”,在唐朝,因為鯉魚與帝王同姓,因此鯉魚也被視為是唐朝的國魚。據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鯉……國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鯶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本就為吉祥物的鯉魚在唐朝更是被抬到了相當高的地位,所以我們會發現,歷朝歷代中,鯉魚只在唐詩中才成為了常用的意象。
不過以上說到的鯉魚跟我們今天轉發的錦鯉並不是一個品種,中國原產的鯉魚如今被稱為“紅鯉”,而朋友圈裡的錦鯉實際上是轉自日本的“緋鯉”。常見的錦鯉品種有“御三家”——紅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也有被人們喜愛的丹頂鯉等。總的來說,錦鯉作為一種吉祥物,現在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在應聘、考試等重大時刻前我們都要轉發一波來昭示自己的誠心。期末考試要到了,還沒複習的小編瑟瑟發抖,話不多說,還是先去轉錦鯉吧。
參考資料:
文:史愛紅
期末考試要到了,錦鯉快轉起來!保不保佑過不知道,至少能求得一些心理安慰吧,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評卷老師看花眼了呢!好了,言歸正傳,錦鯉怎麼就成了好運的代表?
“子子孫孫代代無窮也”中國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社會里,人口繁衍可是頭等大事,人丁是否興旺是衡量一個家族是否昌盛的基本條件,而為了家族能薪火相傳,一切吉利的、有助於生產的東西都會被用上。按古代的結婚儀式,新郎把新娘接到家時要撒錢,這錢可不是隨便撒的,撒錢要有一定的規矩,要模擬鯉魚散子。婚後,家裡一般也會貼上一幅童子抱鯉魚的畫像,這也是希望子孫綿延的一種心理。那為什麼人們會將多子多福與鯉魚相聯絡起來呢?
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對鯉魚繁殖力強、生長快就已有認識,他們還會利用鯉魚的這一特徵來發家致富,以經商聞名的陶朱公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據說陶朱公在6畝的池中養了3尺長的懷子鯉魚20尾,3尺長的壯鯉魚4尾,到第二年打撈時卻得到了1尺長的鯉魚15000尾,3尺長的45000尾,2尺長的10000尾。雖然數字可能是被誇張了的,但鯉魚繁殖力強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抓住這一特徵,鯉魚成為人們求子、祈禱豐收的吉祥物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鯉魚跳龍門”相傳大禹當年治水時發現了一座大山擋住河道,於是禹帶領著民眾鑿開了大山,並開出了一里多寬的河道,遠遠望去這條河道的形狀好似大門。清乾隆《韓城懸志》載,“兩岸皆斷山絕壁,相對如門,惟神龍可越,故曰龍門。”每年黃河中的鯉魚都會逆流而上,競相跳過龍門。《辛氏三秦記》記載,“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而沒過的鯉魚,有些觸到石壁,碰傷了額頭,因此在額上就會留下一個黑斑,點額而返。
鯉魚跳龍門與古代科舉考試頗有相似之處,因此每逢科舉時,凡是參加會試並獲得進士功名的,都會被稱作“登龍門”,而那些名落孫山的也就相應的被稱作是點額而返。在後來,“鯉躍龍門,化身為龍”也被用來形容地位的急劇提升,所以家中供奉鯉魚也是為求事業順利,表前程似錦、官運亨通之意。
除此之外,在古代,鯉魚也是人們的饋贈佳禮。唐朝的楊炯在《隰川縣令李嘉墓誌銘》中寫道:“吉兆佔熊,嘉名贈鯉”;宋代的陳克在詞《南歌子》中也有“獻鯉榮今日,憑熊瑞此邦”的詞句。當年孔子娶了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生子,魯昭公為表祝賀就派人送了一尾鯉魚,而後孔子就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在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商務往來中, 互送錦鯉一直是一種習俗, 寓意吉祥富泰。小到商務夥伴禮尚往來,大到商肆開業慶典, 錦鯉都是旺運招財饋贈佳禮的首選。
“鯉唐盛世”“鯉”音通“李”,在唐朝,因為鯉魚與帝王同姓,因此鯉魚也被視為是唐朝的國魚。據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鯉……國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鯶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本就為吉祥物的鯉魚在唐朝更是被抬到了相當高的地位,所以我們會發現,歷朝歷代中,鯉魚只在唐詩中才成為了常用的意象。
不過以上說到的鯉魚跟我們今天轉發的錦鯉並不是一個品種,中國原產的鯉魚如今被稱為“紅鯉”,而朋友圈裡的錦鯉實際上是轉自日本的“緋鯉”。常見的錦鯉品種有“御三家”——紅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也有被人們喜愛的丹頂鯉等。總的來說,錦鯉作為一種吉祥物,現在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在應聘、考試等重大時刻前我們都要轉發一波來昭示自己的誠心。期末考試要到了,還沒複習的小編瑟瑟發抖,話不多說,還是先去轉錦鯉吧。
參考資料:
吳賓鳳、王海英、趙金川《唐詩宋詞中的“錦鯉”文化》,載《科學養魚》2009年08期王世官《唐詩中的魚文化研究》陸書亮《錦鯉文化》,載《水族世界》2011年04期童勉之《鯉與中華文化》,載《武漢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