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頭笑笑
-
2 # 卡呀醬
越長大越不開心嗎,這是常有的事情呀,我目前也在經歷中。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長大了煩惱也增多了。一個人長大的標誌就是思想成熟了,當我們開始用標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時候我們總會顧慮很多東西的,不過這也是好事。沒有誰可以一直開開心心的,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當眉頭緊縮的時候,請放空一下自己吧,那樣會放下些許戒備的。
-
3 # 菡萏冰淚
人越長大越不開心
因為人長大了,情感就豐富了,想的東西多了,考慮的事情也多了。記掛的東西多了,牽絆的事兒也多了。
你如果還是個小孩子,你可以肆意地哭放聲地笑。你可以為著一些最簡單的事情就會很快樂,比如吃到喜歡吃的東西,得到最想要的玩具,或者和小夥伴瘋玩一天,或者沒有作業,這些都可以構成小孩子最簡單的快樂。
你心裡的事情越來越多,可是身邊的知心好友卻越來越少。
你把事情都憋在心裡,不肯告訴別人。因為你不敢說出口。一說出口,別人會覺得你是多麼懦弱,一點都不堅強。你只有默默忍受著,憋著,把所有的心事都藏起來。這,才是所謂的“成熟”。
於是,你會發現,生活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快樂。
因為,心事越來越多,因為,你越來越找不到自己,你已經迷失
-
4 # 初來乍到197180235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沒有快樂,眉頭也會緊蹙。
人在童年的時候,大腦還是一片空白,就像一張白紙,沒有憂愁,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就會增加。
比喻一個人,越是聰明,煩惱越多,如果是一個傻子,就不會有煩惱。
再比如,一個平民,覺得平平常常,如果是一個職位比較高的人,煩惱就會多一些,隨著職位的增高,煩惱就會越多。
而人的眉頭“蹙”起來,也不完全是煩惱的原因。而是與面板有關係。
人在童年的時候面板是緊緻的,隨著年齡的增加,面板逐漸鬆弛,眉頭就會緊蹙(皺紋)。
另外隨著年齡的所以也越來越不開心。增長,人的思維也會逐漸成熟,考慮的事情也會增多,慾望越是越來越大,
長大是什麼感覺,大概是既沒成為想成為的人,又丟了原來的自己,既沒得到一心想要的東西,又失去了原來擁有快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煩心的事情越來越多,困擾你的東西越來越多。工作壓力,社會壓力,各種壓力,家庭壓力等使你不在像小時候一樣的單純快樂。
人的快樂,由內而外其實分為三個層面:內心滿足感,自我意義感,和社會價值感。
-------------------
內心滿足感,指的是發自本心地感到滿足。為什麼我用了滿足這個詞,而不是愉悅?因為這個滿足不一定是歡快的,比如你看了一部恐怖電影,那恐懼就令你滿足;你看了一部悲情戲,那悲傷就令你滿足。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那這種內心滿足感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追尋。內心滿足感可以說是支撐一個人活下去的最大理由,而追求內心滿足感的極致,就會變成純粹的享樂主義。
-------------------
自我意義感,指的是一個人對其自身形態的真實追求。我為什麼用的是“形態”這個詞,而不是“價值”?因為人本身是不能用價值來衡量的,只有別人把你當做物品的時候才會衡量你的價值,而你面對自己的時候追求的不是價值,而是一種類似於審美的東西。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現在的生活有意義嗎?什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你希望以什麼樣的姿態活著?什麼樣的姿態死去?
如果有的人說他想當畫家,因為覺得能畫出滌盪心靈的圖畫的人才是最美、最厲害的,畫畫這件事比其它任何事情都更有意義感,那這便是他自我意義感的實現方向了--想作為一個畫家存在於世上。
如果他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或者是走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道路上,就會獲得自我意義感。
-------------------
社會價值感,是一個人對其社會地位和他人評價的追求。比如高學歷、高工資、帥氣漂亮、有車有房、有能力等等,這類能讓別人覺得你是個人生贏家的事物,都可以提供社會價值感。
社會價值感的範圍還能說得更寬泛些。領導對你的表揚,親戚對你的豔羨,大眾對你的認可,甚至是同事無意間誇的一句“真細緻啊”,其實都算在你社會價值的範疇之內。
歸根結底,社會價值感就體現在別人怎麼看自己。獲得認可越多的人,社會價值感越高。單純追求社會價值的極致,會變成純粹的虛榮。
-------------------
那麼,為什麼我們長大之後不容易快樂呢?因為成年人的快樂在這三個層次上被完全剝離了。
小時候,可能你打架厲害,打得時候感覺很爽、酣暢淋漓,內心滿足感get;然後你覺得自己很厲害,是個武林高手,別人都打不過你,自我意義感get;小夥伴們對打架厲害的人表示崇拜、佩服和畏懼,你的社會價值感get。
也就是對於愛打架的小孩來說,他只要在打架這一件事上做好,就獲得了三個層次的快樂,就已經天人合一。他愛打架,也確實能由此獲利。
把打架這件事換成打遊戲、踢足球等等,也都說得通,道理是不變的。
而大人呢?大人最喜歡做的事其實還是那樣,有的愛遊戲,有的愛踢球,有的愛看電影等等,甚至還有人是喜歡打架的(你看看電影《搏擊俱樂部》就明白了),但沉迷於這些事物並不能使其獲得社會認可,而社會認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人意義的判斷。
還拿畫家來舉例。一個成年人,或許他的內心滿足方式是看畫,每次看到漂亮的畫面就會感到無比暢快。但他要想獲得個人意義感,要麼作為一個鑑賞大師,能看出每幅畫的神韻味道;要麼作為一個畫家,從看畫人變成造畫人,這是他希望被世界認可的方式。但是畫家嘛,大多是貧困潦倒的。旁人不會覺得你是個鑑賞大師、或者是個畫畫的就牛批,而是會看你有沒有錢,有沒有車子房子,甚至有沒有女朋友、漂不漂亮。哪怕你僅僅是會節省、不亂花錢,也比你愛看畫更像個優點。
說個生活中的小事,前些天我們公司買了各種洋酒,龍舌蘭、威士忌、伏特加等等。我們領導說讓每個人都嘗一口,好知道這些洋酒的特點,別做土包子,以後無論在接人待物、甚至是戀愛上都有用。我們當然沒有拒絕,但對於本身對酒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品酒這件事本身就完完全全是在為了社會價值而付出,沒有半點內心滿足和自我意義的訴求在裡面。
所以成年人的三項快樂源泉是被完全割裂開的,至少社會價值的層次和另外兩項是完全割裂開的,不似孩子的快樂那樣天人合一,總會有所遺憾,有所缺失,似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每個人都要在其中苦苦抉擇、維持平衡,而無論失去哪個、偏愛哪個,都會覺得自己吃了大虧。
如果往深了說,其實這也可以歸結到資本對人的物化上。一是資本對人本身判定價值,人的價值體現於他創造多少資本;二是資本慫恿人花大量資源追求純粹社會價值感,譬如名錶名包,本身並無多大價值,它帶來的最大價值是虛榮感(社會價值感)的滿足。如果離了社會,這些東西或許還趕不上一顆火柴棍有意思。當然,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便是人越長大越不快樂的本質原因,而如何解決三個快樂層次的矛盾問題,將是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必修課。
改編自專欄 心路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