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冥說歷史
-
2 # 一梭煙雨江湖行
得不償失的皮洛士式勝利,一看得不償失就知道啥意思。希臘是城邦人少,經不起消耗,即使打贏了古羅馬一次兩次三次又能如何?最後也會被拖死。蘇芬戰爭也是如此,芬蘭人消耗不起,就是一比十的損耗都會是蘇聯贏得戰爭。
-
3 # 使用者18177028401
他勝利之後痛哭“再來幾次這樣的勝利,就沒人跟我回家鄉了”,他的痛哭其實把自身實力的虛弱表現得一清二楚。
這一哭哭出了個諺語“皮洛士的勝利”。
西方有句諺語“皮洛士式的勝利”,大概意思是指花費了很大的代價才贏得某種事物,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在裡面,跟中國諺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含義差不多。很少有人知道,在這條諺語背後,是古羅馬人的一場場血戰。
公元前290年,羅馬人打敗薩莫奈人後,完成了對義大利中南部的稱霸,並與半島南部海邊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城市直接接壤。塔蘭託是在這些希臘城邦的領導者,它是由斯巴達人建立的,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從事國際貿易,累積了驚人的財富。
曾經有一款風靡一時的遊戲叫做《羅馬——全面戰爭》,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接壤必開戰”,製作人員一定是從羅馬的擴張戰爭中受到了啟發。果不其然,公元前283年,羅馬和塔蘭託之間爆發了衝突,起因是塔蘭託人擊沉了進入港口躲避暴風雨的羅馬商船並殺害了船員。羅馬人要求塔蘭託人賠償,但是遭到了塔蘭託人的拒絕和羞辱,於是憤怒的羅馬人決定向塔蘭託開戰。
塔蘭託人雖然是斯巴達人的後裔,但是長年富裕安穩的生活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尚武精神,習慣依靠僱傭軍來保衛國家。這一次,因為對羅馬的重視,他們決定僱傭地中海最著名的武將,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為他們作戰,並答應提供35萬步兵和2萬騎兵協助他進攻羅馬。
伊庇魯斯位於希臘的西北部,與義大利隔海相望。國王皮洛士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渴望重現亞歷山大大帝的輝煌。透過他多年的努力,伊庇魯斯成為了希臘地區最強大的國家,而他自己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武將,後世的漢尼拔將他列為繼亞歷山大大帝之後排名第二的名將。
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率領2.65萬名士兵和18頭戰象(因遇上暴風雨損失了2000名士兵和2頭大象)橫渡亞得里亞海,繞過義大利半島西南角,從塔蘭託登陸,北上迎擊羅馬軍隊。
雙方的首次交戰發生在距塔蘭託不遠的赫拉克利亞。第一次看到大象的羅馬士兵被嚇得驚慌失措,皮洛士親率騎兵包抄羅馬軍隊後路將其合圍。羅馬軍團在拋下7000名陣亡士兵後逃離了戰場,不過皮洛士也因羅馬人的頑強而損失了4000人。皮洛士計程車兵都來自伊庇魯斯,損失後無法得到補充。
初戰告捷的皮洛士趁勝進攻羅馬,但是面對羅馬人的眾志成城,害怕攻城戰損失太大的皮洛士決定與羅馬人議和,並動身返回塔蘭託。艱難的談判一直進行到第二年春天才宣告破裂,雙方決定在戰場上再見分曉。
這一次,羅馬人動員了由兩名執政官率領的4萬大軍,並將戰場選在不適合騎兵和戰象奔跑的山谷。然而,皮洛士再次運用高超的戰術手段誘敵深入,將羅馬軍團打得大敗,一名執政官戰死沙場,陣亡計程車兵多達6000人。但是皮洛士也損失了3500名從伊庇魯斯帶來的精銳士兵,這讓得勝的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嘟囔著:“每勝羅馬軍一次,我軍的戰鬥力就會大大降低”。
這個時候,皮洛士收到了來自西西里希臘人的求援信,希望他率軍抵抗迦太基人對西西里的進攻。對與羅馬人作戰已經感到十分厭煩的皮洛士當即帶著部下渡過墨西拿海峽,增援西西里的同胞。但是在西西里呆了3年的皮洛士嚐盡了自己人的陰謀詭計,最後不得不帶著損失了一半的部下灰溜溜的回到塔蘭託。
惱羞成怒的皮洛士決定用羅馬人的鮮血來挽救自己的顏面,他趁羅馬軍團兵分兩路的機會準備對其各個擊破。然而,羅馬人的頑強大大出乎皮洛士的意料,眼看已經無法阻止羅馬軍團的會和,害怕失敗的皮洛士不得不率軍返回塔蘭託,然後乘船回到伊庇魯斯。而當年跟隨皮洛士出征的2.85萬士兵,最後能夠倖存回國的也只剩8000人。
3年後,皮洛士在攻打斯巴達的戰爭中身亡。公元前272年,羅馬攻陷塔蘭託,完成了稱霸義大利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