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曉鐘樓主

    本來譚嗣同能跟康有為、梁啟超一樣有逃跑的機會。但為了表示對革命的決心,也為了喚醒當時百姓的革命心。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維新派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的外逃,使慈禧太后難洩心頭之恨,便下令用鈍刀處死“戊戌六君子。”即使是砍頭,也分為兩種,如果是用快刀,一刀下去,譚嗣同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可是譚嗣同是被一把叫做“大將軍刀”的鈍刀所砍,厚如鋼板。很多人說譚嗣同被砍了幾十刀才斷氣,也有人說砍了五六刀才斷氣,可是無論哪種說法為真,我們都知道譚嗣同英勇就義時忍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與折磨。

    如果要說這把大將軍刀,有多鈍?可以說他根本就不是一把刀,稱它為一塊鐵更為合適,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刀刃,甚至比鋸子還不如,這把大將軍曾經“吃過”無數囚犯的人頭,但是卻也多年未被啟用。

    這是清朝為數不多的對於大將軍刀的記載,由此也可見大將軍刀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它的作用不是用來對戰殺敵而是用來斬頭的。

  • 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大將軍刀沒有刀刃,非常鈍厚。如果上戰場時用此刀做武器,半天都砍不死一個人,還不如提根燒火棍;如果用來做刑具,那就非常可怕了,是真正的鈍刀子割肉。

    “大將軍刀”為後人所知,是因為戊戌六君子之死。

    眾所周知,因為維新派政治上的天真稚嫩,戊戌變法不出意料的失敗了。差點被奪權的慈禧太后自然大怒,決心好好收拾這些膽敢和她做對的人。

    (網路配圖)

    光緒帝是慈禧的親外甥加侄兒,她也沒手軟,把光緒囚禁到死;

    康有為、梁啟超這兩個為首之人是慈禧最恨的,但他們逃得快,慈禧沒能力去海外把他們抓回來;

    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被抓住了,史稱“戊戌六君子”。

    其實他們也是有機會逃走的,但都沒逃。正如譚嗣同所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們願以鮮血喚醒民眾的覺悟。

    (網路配圖)

    現在有些人認為他們太激進了,如果溫和一點,未必不能成事。我覺得這種看法很荒謬,亂世當用重典,重病也當用猛藥。

    他們不是太激進,而是還不夠激進,如果當時就能把心一橫,刺殺或囚禁慈禧,事情不會糟糕到那種地步。李鴻章是溫和了,可他累得半死也沒救回清朝。

    後來的歷史更證明了偉人說過的一個真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如果沒有流血犧牲的準備,就別提什麼變法,好好在家待著不行嗎?

    說回戊戌六君子,慈禧對他們那個恨啊,連死都不讓他們死得痛快,親自下令用“大將軍刀”,用這種刀砍頭,那不是砍而是鋸,受刑者的痛苦可想而知。

    據說譚嗣同被砍了28刀(一說33刀)才死去,其他五人也都深受折磨。據目擊者說,譚嗣同一直面色不改,極其英勇。

    (網路配圖)

    當時凌遲這種刑罰因為太過殘忍已經被取消了,如果還存在的話,慈禧說不定會凌遲他們。

    總之,清朝的大將軍刀是真實存在的,這是除了凌遲之外最恐怖的刑罰。受此刑的戊戌六君子也將為民眾所銘記,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先行者,堪稱英雄。

  • 3 # 達摩說

    有大將軍刀,不過並不是什麼傳世寶刀。

    所謂大將軍刀,就是在死刑犯行刑時,所用的又大又鈍的鐵片子刀。

    一般來說,死刑犯行刑時,劊子手會用快刀來砍頭,目的就是要一刀斃命,為死刑犯減輕痛苦。但也有一些其他情況,那就是針對一些罪大惡極的死刑犯,統治者會特別提出要用鈍刀去行刑。

    因為用鈍刀行刑會加劇死刑犯的痛苦,劊子手下刀後,基本上一刀砍不下死刑犯的腦袋,還要繼續再補幾刀才會砍斷脖子。而死刑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會很快死去,往往要連砍幾刀後才斃命,其死狀極慘。

    比如晚清時,慈禧太后中止了戊戌變法,並下令搜捕維新派,康、梁等人逃到了日本,但戊戌六君子卻被逮捕。慈禧太后極恨維新派,遂下令將六人斬首示眾,並且特別指出要用大將軍刀來行刑。據說譚嗣同被連續砍了十幾刀才砍下腦袋死去,死都死不痛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了,有哪些題材可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