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狄影畫

    15年前,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講述了小Q成為導盲犬後,為中年失明的渡邊先生服務,但兩年後因主人患上腎衰竭被送回訓練中心。渡邊去世後,小Q在做導盲犬示範表演時,被寄養家庭的仁井夫婦接回家中,最後患白血病,不幸去世。當時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年少的我也看得淚眼婆娑。

    15年後,由香港導演羅永昌執導的電影《小Q》,幾乎延續了類似的故事,聰明可愛的小Q在訓練師悉心照料和訓練過程中,成長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並遇到了主人李寶庭這樣一箇中年失明、孤僻又壞脾氣的天才糕點師。在他們共同生活的日子裡,小Q逐漸融化並走入了寶庭的心裡,溫情的陪伴令處於低谷期的寶庭,也有了新生活。此番,導演羅永昌對自己這部新作品,顯然做了不少本土化的改動,影片中的導盲犬機構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一方面做到了,對經典有所傳承,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對時下有所發問。

    15年的時光冉冉,道不完的人狗情緣。

    說到人與狗的情緣,在無數的電影裡我們都會看到過,領略過,共同經歷過。

    說句實話,看這部電影之前,看到導演是助理導演和剪輯師出身的羅永昌時,我心裡還有一點懷疑。畢竟羅永昌之前從未涉及過這類以表現人物和動物感情的作品,固有印象中感覺他似乎並不是一貫擅長這一型別的電影。沒想到,這次嘗試卻讓我有了耳目一新。他這一次對於影片宗旨的提煉,對於清新畫面的捕捉,對於細膩情感的昇華,無不讓這部影片有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其實看完《小Q》,腦海中第一印象,飄過的就是《導盲犬小Q》,兩部同類型電影,以追本溯源的呼應,在冥冥之中,展現了人類和動物之間那道不盡、說不完的永恆情感。雖然自己並不是養狗之人,但看完這部電影,仍舊被狗與人之間那份純真的感情,無暇的感情,甚至看到最後會淚眼摩挲的感情所牽絆,所感動。

    "狗狗都是色盲,看不到色彩,他們是把最好的色彩,都留給了我們"。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柔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已經早已年過半百的任達華,以自己老練細膩的表演,展現了自己的功力。他對於狗的愛,他和其他演員的互動,都能看出一份輕盈的力度,一種對於愛的守候。

    縱觀這部電影,最想表達的核心不過是那句“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你卻是它的一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什麼樣的告白,能更讓我們感同身受?

    從15年前的日本經典前作《導盲犬小Q》到今天這部全新包裝的《小Q》,幾乎同樣的型別題材,幾乎同樣痛點和淚點,卻是用時間在告訴我們觀眾,什麼樣的愛才是永恆的?只有那真心去對待的愛,只有那真情換來的相擁,才最珍貴。

    在小Q的陪伴與引領下,已經雙目失明的主人公李寶庭,卻步伐輕快的徜徉在街頭、在公園,走在那熟悉的地方,這是隻有養狗的人,才能感受到的信任感。

    最難忘的細節是,當影片任達華飾演的李寶庭去美國動手術,他時刻都在擔心和小Q分別。當下他把手中的網球扔向遠方,自己迅速上車,不忍面對這樣一個煽情時刻。但銜回網球的小Q發現了主人的遠去,窮追不捨。類似的煽情段落,在影片中屢見不鮮,卻並不生硬,而是反而盡顯柔情。

    雖然整部影片,還是在規定的框架下,講述了主人公與狗狗之間排斥、信任和不捨的三層遞進關係,卻真真切切的讓我穿梭到15年前看《導盲犬小Q》時,感受到的淚目與感動。

    相信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無論時光過去了多少年,從《導盲犬小Q》到《小Q》講的從來都是屬於我們的每一個個體情懷。我們都一樣,會經歷波折,會有人生的起起伏伏,會生老病死,會抹淚離別。但是兩部影片,都透過對於一部反映導盲犬的圖書《再見了,可魯》的改編,讓我們明白了人類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這樣的本土化改編更接地氣,如此的故事更動人,情感細膩,國內的導盲犬小Q,相信也會更為全面的引發當下社會的情感共鳴。

    這部《小Q》顯然是繼承了《再見了,可魯》原著小說,催淚基因的優秀影改作品,在小說感動3億亞洲讀者之後,電影估計會讓你淚眼朦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是4G的,一打電話4G就會變成3G或2G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