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心理
-
2 #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當你剛來到這個世界,你就脫離了和母體共存的狀態,剪掉臍帶,開始了在人間第一次的孤獨體驗。然後,就開始了成長。在兩歲時,我們就有了第一反抗期,此時,你開始掙脫母親的手,而開始自己去探索世界,開始說不。自己去行走,去活動,去交友,去試誤。這個時候的孤獨極其寶貴,讓你能夠安全地去發展自主性、主動性,而不總依賴父母。
到了幼兒園,你開始體驗和父母的分離焦慮,在幼兒園獨立生活,直到適應幼兒園。到了小學,你獨立聽課、完成作業,這裡面專注於當下學習的過程,也是和自己完全獨處,獨立完成作業和任務的過程。
在青春期,第二反抗期,你開始叛逆,開始更加孤獨地獨處,甚至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產生了閉鎖心態,這個時候,你孤獨地體驗自己的內心,更多地冥想靜思,發現了自己是誰,要到哪兒去,最後完成對自己價值感的追尋,瞭解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獲得了自我同一性,而這一切,都是孤獨在起作用。
更別提大學階段,工作了之後,有多少次,你在孤獨中不斷地自我蛻變,成長,進步,完成複雜的學習和工作,取得更好的業績……
因此,生命的本質就是孤獨,是當你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時,還可以投之以溫柔的一瞥,可以微笑著面對一切,並安住於當下,享受當下,感受著自己與這個世界真正合一的那種感覺。心理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取得成績之後的高峰體驗,也是一種比較孤獨的體驗,你體驗到天人合一,體驗到自我的實現。
當然,你的生命也會有很多與人在一起協作,與人共處的時刻。但是,當你最後一刻,即將告別這個世界時,你其實是孤獨地離開的,不是嗎?並沒有人能夠代替你來體驗你自己的人生,並陪你一起去到另一個世界。
在深刻的孤獨裡,你完成了從生到死的過程,你自己蛻變自己的生命,自己成長,自己加深進步,慢慢地逼近成熟,並取得成功,收穫人生的果實。又慢慢地衰老,接納一切的贈予,面對最後的結局。
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人陪你走。比如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後來是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人生的另一半,你的孩子等等。關係是另一個話題,但是關係並不一定能避免孤獨。不良的關係中的人,反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當然,良好的關係裡,也能夠容納每個人的孤獨,同時又能夠達到關係的圓融。
不要拒絕孤獨,當然也不要拒絕關係。明白了生命的孤獨,最重要就是要去正確地面對,積極地接納,全面地擁抱,快樂地體驗。把孤獨化作人生的財富,學會靜坐、冥想,又能體驗與世界融合的感覺。去為自己的成熟添磚加瓦,去在孤獨中昇華自己的身心靈,最終達致自我實現。
回覆列表
賈平凹有一本書叫《生命是孤獨的旅程》,在書中會告訴我們人人生而孤獨,相比於快樂與喧囂,孤獨總是如此綿長而深切,讓人無助又彷徨。然而,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孤獨。只有接納且擁抱孤獨的人,才能看清真實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獨會讓你會活得更加清醒而堅韌,逐漸穿越迷茫,變得越來越強大。賈平凹先生以平易樸實的筆觸,寫其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見所歷,既有對過往生活的追憶,也有對親友的懷念,對故鄉的留戀……字裡行間,遍陳生命中的孤獨、苦痛與真實。生命是孤獨的旅程,孤獨是生命的答案。讀完賈平凹先生的這本書,你會恍然如悟:只有歷經孤獨的人,才能活出人生的真正滋味。
人生因獨孤而豐盛,在生活中我們會悄然邂逅孤獨,於是在未來的歲月裡變得從容前行,但是即便是明白了生命中的孤獨,我們依然可以與感受生命中的熱情,我們會與生命中的溫暖相逢。曾經讀過這樣一段話:“塵世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神聖是真正的孤獨。“孤獨只能毀掉一個本就空虛的人,如果自己過得很好,那麼自己就會樂的自在。我明白孤獨是生命的常態,而我的心中卻有高山和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