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呦

    年味就是一聲聲爆竹聲,年味就是一串串紅燈籠,年味就是一餐豐盛的年夜飯,年味還是備戰年貨中忙碌的人們臉上的那一抹笑容,年味更是人們從骨子裡湧出的對親人團聚時的期盼。現在的人們都在感嘆,年味淡了,但究竟哪裡淡了,可能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在城市,我們能聽到抱怨年味淡的聲音,在農村同樣也能聽到一些人的抱怨聲,不過相比城市來說,說農村年味不濃的情形相對較少一些。

    究竟是城市年味濃還是農村年味濃?要是在前些年,可能城市的年味還真比不上農村,發達地區比不上偏遠地區,因為偏遠地區在尚未受到因經濟因素的衝擊,而原汁原味的延傳著傳統的過年習俗,在一聲聲的鞭炮聲中,一聲聲年豬的哼叫聲中,一聲聲小商販的吆喝聲中,寧靜的小山村便開始在躁動中年味十足。而對於城市,除了喧囂,並沒有感受到一絲絲的年味。這時,我們認為農村的年味勝過城市。

    可能是人們認為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不像過年,現在在城市裡,為了給人們營造出一種過年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年味,重拾人們在過年中的那一絲絲記憶,城市裡的商鋪開始了“年味營銷”。所以,在現在的城市裡,大年三十的前幾天,各大商鋪高懸著大紅燈籠、中國結,貼上一幅幅紅對聯,放著一首首年味十足的歌曲,再堆放著各種各樣的年貨商品,大街小巷的年味就這樣被營造了出來。但讓人依然感覺到像是少了什麼,除了逛街的人、購物的人比平時多以外,並沒有太多讓人回味留戀的東西。

    除了商家的營造,其實這些年政府也在主導新的年味,也就是說需要拋卻掉一些傳統過年中的一些消極方式,營造出在新的文明理念下的積極年味。比若說,在城市裡不能燒香紙燭,不能放鞭炮,不能燻烤臘肉,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極具現代文明氣息的過年過節方式和讓人們對年味的感情需求方式,透過舉辦聯歡晚會以及各種趣聞遊戲讓人們感受到新年的氣氛。

    所以說,現在的城市不是沒有年味,而是變了味的年味。但是在農村卻不一樣,農村雖然說傳統的年味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我們依然能在這些變化中感受到歡天喜地過大年的氛圍。有人說,不能放鞭炮的春節,就是毫無半點年味的過年。的確是這樣,在農村,寂靜的山村如果沒有幾聲響亮的鞭炮聲,確實沒有過年的氣氛。而正好農村可以放鞭炮,而城市就不能,這讓很多從農村出來的人,當他們在大城市中過年時,沒能聽到幾聲鞭炮聲,也就沒有其兒時的過年記憶。

    農村一進入臘月,殺年豬、打餈粑、推豆腐、磨面、燻臘肉……,每一項無不都是十足的年味;當過年越來越近時,祭灶神、除塵、趕大集、貼春聯、放煙花……,每一項都是在說:過年了。在過年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禁忌,強迫著人們記下這過年時的味道。諸如此類,農村的傳統年味實際上並沒有被消解。

    而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農村的年味淡了?這主要是我們穿梭於城市的“現代年味”和農村的“傳統年味”之間,沒能適應在形式上已經發生變化了的年味。年味是有的,只是我們從心理上還未來得及適應罷了。而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年味實際上也是不大一樣的,適應了城市的年味,就會懷念農村的年味,感受了農村的年味,也會追求城市的年味,不同的年味就會讓我們感覺到哪裡的年味都不濃。

    但作為一直受傳統年味影響的人們來說,還是特別喜歡農村的年味,所以才會在春節一到,紛紛回到農村過年,去感受農村的年味,尋找兒時記憶中的那份年味。回農村過年是諸多有著農村背景的人們想要的一種過年方式,只有回到農村,我們也才會感受到是在過年。而這時的城市,因為少了很多人,出現了“空巢”現象,更多的年味只能在春節聯歡晚會中去尋找。

  • 2 # 野鳥先生

    回老家好!鄉里鄉親的像一家人一樣,左鄰右舍哪家熱鬧竄哪家喝,你不喝路過門口都會被拉進去喝。鄉下的人性情憨厚人情大方不拘小節,那種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也只有在自己鄉親面前得以無保留地展現,特別溫暖。哪像城裡,明明門對門,一年到頭碰面也就那麼幾次。城裡人也還是來去匆匆,各自陌生的都市裡都是路人。還是鄉下好,出門就遇見熟悉的笑臉笑得毫無保留,大家知根知底安全感十足,我願為你你願為我零距離感知對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你在20多部漫威電影裡復活一個已死去的英雄,我選擇勇度,你會選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