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折騰生活去油膩
-
2 # 遇見古人
古人如何坦然面對生死,其實是有幾種情況的,都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當這件事比活著更有意義的時候,也就是坦然面對生死之時!
一、保衛國家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王昌齡寫飛將軍李廣的故事,只要我李廣在一天,你外邦蠻夷,休想踏入我的國家一步。這是一副悲壯的畫面,也是無數保家衛國戰士衝鋒陷陣的畫面,在威脅到我家國之時,我一死有何妨?
二、為國家之進步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別人都勸他離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做最後一次的反抗,為了中國的未來,願做中國變法之流血者,為了中國的改變進步,譚嗣同慷慨赴死,為之流盡最後一滴血!
三、為兄弟情義
為兄弟情義不在乎生死,《水滸傳》中宋江在接受招安後,被高俅暗中在御賜酒水中下毒,怕李逵鬧事,最終讓李逵也飲下毒酒,李逵知道自己飲下毒酒後,也只是說:“生前服侍哥哥,死後也只是哥哥座下的一個小鬼,繼續服侍哥哥。”為了兄弟情義,李逵坦然赴死!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說起來可能能說很久,這些無外乎就是有一樣我可以拋開生死為之做的事,那就可以坦然面對生死!
-
3 # 彬彬看影視
總的來說古人對待生死的態度是豁達的。
“人死如燈滅”、“砍頭不過碗大的疤”、“人生幾何?譬如朝露”等等,都體現出古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情懷。
但古人又珍惜生命,講究死得其所。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體現出中華民族對待生死的核心價值觀!
中華文明能夠幾千年延綿不絕,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正是因為每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總有無數捨生取義之士挺身而出,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和不屈的脊樑!
這裡還要多說一句:目前西方舶來品的信仰,使很多信徒眼中只有天父,沒有父母家國(我的一個親戚就是這樣洗腦的),宣揚信上帝死後進天堂,不信則統統下地獄,這種帶有恐嚇的宗教,正逐漸侵蝕中華民族文化和信仰的根基,令有識之士擔憂…
-
4 # 博古玩收藏
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喜劇不喜歡悲劇的人,但是人活著總要面對生死。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既然人遲早要死,那人生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生命成長傳承和延續的過程。享受過程的美好,我覺得:生活沒有對錯,只要活著就好!
古人是如何面對生死的呢?
其實面對生死是和信仰有關,中國古代都是多世論,死了再來死了再來不斷輪迴,古人認為:人死了就變成鬼了,鬼經過判官的審判,要麼輪迴要麼下地獄,最差作惡最多的人就是下地獄。
古人還認為輪迴還有區分,上輩子做人不好有一些業障的人輪迴會變成豬狗馬牛等動物或者畜生。所以以前罵人經常說豬狗不如,下輩子變成畜生。不是小朋友想的那麼可愛,變成喜歡的人的寵物下輩子陪著喜歡的人。
有了輪迴理論,所以在古人看來死並不是可怕的,關鍵可怕的是死後去哪兒。古人最怕死後進十八層地獄。因此這輩子要多行善積德,下輩子就會投胎到好的人家,以後高官厚祿,衣食無憂。
不然就會像很多惡人一樣遺臭萬年。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延續中國古人鬼神論的觀點,這輩子不行的地方下輩子再來,這輩子愛不到的人下輩子再愛。這輩子做不到的事情下輩子再來。關鍵就是這輩子多積德,下輩子才有福報。所以中國古人基本上都是有底線的,不像現在有些人做人沒有信仰沒有底線。
回覆列表
想起明末清初大文人金聖嘆臨終前的幽默,他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趕緊拿來筆墨伺候。但沒想到金聖嘆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生死之別縱可作樂,生死於金聖嘆而言,不過是一次人生作別!或許,古人的生活就如“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一般,在寂寞中等待,於有緣處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