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沃克特爾
-
2 # 微妙玄通冰激凌
“善易者不卜”是有特指的,這個特指不但指有道之人,而且是指修煉達到高深階段才具備的技能。
何謂“善易”?“善”是和合之意,“易”指陰陽。“善易”就是和合陰陽,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天人合一”這個詞。“天人合一”是有特指的,是指那些有道高人才能做到天人混然一體,對常人而言,“天人合一”只是一個空殼的名詞。
那麼,怎樣才能算是“天人合一”呢?修煉之人必須精通“胎息”,“胎息”是修煉的高深境界,如嬰兒在母腹中一樣,是不用口鼻呼吸的,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至人之息以踵”。道學修煉上有煉己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體虛合道幾個階段。胎息可以煉氣化神,要能做到神氣相依,才能進入化“神”之境,張三丰說過“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做到神隨氣走,氣止神駐。自然界無非陰陽二氣的盈縮消長變化,一旦陰陽之氣有微妙變化,“元神”就能馬上知道,因炁走神走,故“元神”能知陰陽變化的節點。所以,“天人合一”是專對修道高人而言的,常人是不知曉陰陽的微妙變化的。
那麼,怎麼鑑別修道之人精通“胎息”呢?常人在水中是憋不久的,時間長短主要看肺活量,能憋上一二十分鐘估計算是非常厲害的了,而“胎息”可在水中一二小時乃至更長時間,一點沒問題。
《易》書上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神巫季咸給列子老師壺丘子林相面,相幾次壺子氣機變化幾次,最後季咸落慌而逃,這就是有道高人的神奇之處。我們說萬事萬物的變化,無非是陰陽的盈縮消長,而陰陽盈縮消長的微妙變化,修道高人可充分進行天體大宇宙與人體小宇宙之間的陰陽資訊交換,故而其陰陽的微妙變化可瞭然於胸,這才算是真正的和合陰陽,也是“善易者不卜”的真正內涵所在。
“善易者不卜”,出自《荀子·大略篇》,原話:“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這種”善……不……”的語句用法,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如《道德經》、《孫子兵法》、《荀子》經常出現。這是一種精通某一領域、水平極高的人,不需要做出常人相爭、相鬥行為,就可達成目的和願望的行為,是一種踐行“道”的一種高境界行為。
“善易者不卜”,意思是精通易道變化規律的人,不需要占卜就可以判斷事情的發展趨勢,甚至於過程和結果。這種人和這種事,古往今來很多。比如學習研究《易經》有“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又往往是見多識廣、學問淵博的大學問家和高階知識分子,他們幾乎不用占卜的方法,大多根據《易經》“義理”的思想,就可研究判斷事物的發生、發展、趨勢和結果了,因此“善易者不卜”是真的。
《易經》按照“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疊”形成六十四卦的方法,將自然界萬事萬物作為一整體進行分析,“一陰一陽謂之道”,又加以“萬物類象”比喻、延伸、推理的方法,邏輯思維順序、層次、方法非常嚴謹周密。它相當於把一個整體現象,按照時空順序,“一分為二,連分六次”,形成了非常有序的6個層級、64塊、384個要素,而且這6個層級、64塊、384個要素之間,又有“大小往來”、“卦爻象形”、“時位中正”、“應比乘承”,和“陰陽乾坤”、“彰往察來”的邏輯思維分析程式。私下認為,它遠比大學哲學認識論、方法論要深刻很多。而且《易經》原著“經部”雖然說只有“六十四卦”,但其中又蘊藏有將一個整體連分12次、24次、48次……,形成64的平方、4次方、8次方……塊,384的平方、4次方、8次方……個要素,以至無窮分析下去的思維方法。這一點,《易經》“繫辭”中”易與天地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既可說明我的這一認識和觀點的來源和正確性。
如上所述,《易經》更深刻的道理和思維方法,並不僅僅具有“巫卜”、“卜筮”的思想,它完全可以用現代科學知識、分析方法,如果結合當代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全息論的科學理論體系,並加以《道德經》中“預測”思維對之加以彌補,“善易者不卜”的預測思想一定會熠熠生輝,震驚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