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觀天下
-
2 # 聚賢閣
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是可以帶來高效率,但是要有對稱的法律法規出臺,否則一旦被少數人壟斷了土地糧食價格會飛漲的。
-
3 # 萬安大谷
我閉上眼,開始了做夢:大機械在耕地、播種,自動化水力社施在運做,小飛機在噴灑農藥、葉面肥,大形收割機在收穫糧食,人民幣在往我銀行卡里流。夢醒了,十溝八嶺裡滿是荒草,亂石。小孩子紙疊的飛機,高高掛在山崖荊棘上。
我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也認同和支援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大生產,因為這是現代農業的出路,是農民的出路。
農場近十年的發展可以用飛躍來形容,在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少大的公司也參與到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中來,大家都在積極的探索中。規模化集約化農業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結合我的耳聞目睹,我就從基層工作實踐中,說說自己的真實感想。
談到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統”,就是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機械化作業等等,這固然是一種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體現,但是從農業生產管理和未來的發展上也要有所選擇,不能什麼都“統”。
首先,在最基層的作業站,有兩種土地承包形式,就是規模田和生活田。從我們管理最後是為了種植戶創造最大效益出發,不適宜統。更應該從他們自身的條件出發,按照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或者管理,許多的統對這部分規模小的種植戶,更多時候是增加了他們的種植成本,或者是加大了他們種植的難度。現在農場的許多作業站都實行的拆遷,對於生活田其實已經可以考慮進行集中管理。這樣可以方便管理,還可以利於規模田快步發展,不會發生生活田發展慢而影響規模田的現象。
其次,現在各個農場發展的面積逐步增大,個人在實際中發現,其實現在作業站的面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點,雖然種植水田可以增加效益,但是這只是短期的效益,這麼規模的種植,必然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地下水的開採沒有節制,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這一點應該從全域性的長遠發展來考慮,種植業調整必須走一條有本地特色,水、旱結合的路子。國家的政策是可持續發展,提倡環保理念,我們作為農業發展的先鋒,更應該走在前列,走可持續發展。
再次,現在的農業機械生產標準化率已經很高了,但是我們的科技發展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慢的,加大科技投入我們做的不少,但是真正拿到種植戶手中轉化成既得利益的少之又少。這個問題不是存在於管理上,而是存在於農場這一級的科技創新上,一是沒有可以實際收到效益的科技成果,二是有了科技成果不能推廣到位。這裡都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我們實際上缺少科技人才,真正的又能創新科技、又有實際生產經驗的才是我們農場生產需要的人才,不能是那種高高的象牙塔,也不能是光埋頭地裡的苦幹家,必須是這兩者的結合。這種人才沒有現成的,只能靠自己培養。
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想象未來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對生活的巨大影響。
一、提高農業吸引力
中央《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業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為農業集約化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兩辦”的意見,在實行“三權分置”改革後,建立起“農地農民有,農地農業用”的模式,進城或者從事其他產業的農民可以把承包土地出租、轉讓給其他人,土地經營權得以放活,土地資源也可以實現最佳化配置。透過這種集約化的模式,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可以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從而使農業生產經營成為一種對就業和創業者都有吸引力的產業。
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集約化發展早已形成規模。在這些國家,農民已經成為農業工人,中國農業發展也要走這條路。經過這樣的改革,誰來種地這個問題也就有了讓人放心的回答,未來的中國農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泥一身汗的傳統形象,而是有知識、有技術、會管理、懂市場的現代農業企業家。這樣,農業生產的效率將大幅度提高。
三、增加農業從業者收入
不得不承認,現在農業生產者的收入仍然低微。而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就要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農業附加值,從而增加從業者收入。
我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在不斷的改革和產業調整中,農業規模化集約化一定會發展的更好,也會更深層次的影響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