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82年上映的電影《少林寺》以當時一毛錢的票價締造了票房過億的神話,如果換到現在來上映,能有多少票房?
4
回覆列表
  • 1 # 鯨魚電影

    其實當年《少林寺》上映時,票房統計還不是很正規、很嚴謹,使得它究竟有多少票房都無法得知,只能靠著估算大致得出“一毛錢票價創下1.6億票房”這樣的說法。但是我要說的是隻有把它換算成當下電影票房的數字,你才會發現它當年有多火,它的票房有多嚇人。

    我看到有一些網友回覆說:當時的一毛錢等於現在的10元錢,也就是通貨膨脹翻了100倍。我其實很想問,這是誰告訴你的?曾有媒體算過一筆賬,80年代的大米是0.12元一斤,現在是4.4元一斤,翻了36倍;白菜80年代0.02元一斤,現在是1.8元一斤,翻了90倍;房租80年代是1.2元,現在最少也要2500元,翻了2000多倍!你告訴我,這能跟“100倍”的說法相符嗎?

    所以我們應該就事論事,即同一事物在縱向時間線裡的價格對比。既然我們是要對比電影票房在30多年間的前後價值,那麼我們應該對比的是電影票價。1982年的電影票是0.1元一張,而現在的電影票價根據下圖所示的“平均票價及其增速表”可以看到,2016年的平均票價(不包含服務費)是33元。

    既然知道了單價,那麼只需要乘以觀影人次即可。根據2007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發行的《中國電影圖史》一書中第591頁記載:“僅國內的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

    因此我們將33×5億,等於165億。也就是說,如果少林寺在現在上映,它將會得到的票房是165億元!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目前公認的單片票房最高的《戰狼2》,那56.8億元的票房,在它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觀影人次,《戰狼2》三個月的上映時間內,觀影人次達到了1.59億人次,是1994年電影體制改革以來,首部觀影人次達1億的電影。那麼1994年之前呢?不好意思,就是這部《少林寺》,以5億人次名留影史,是一個無法超越的里程碑。

    正是因為《少林寺》影響太大,所以日後根據“少林”的名號拍出的電影層出不窮。前不久就有一個最新的訊息,《少林寺2》確定要開拍了!該片由吳思遠監製和編劇,《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任顧問,連釋永信都出席了新聞釋出會,成為目前唯一一部得到少林寺授權認證的電影。

    (鯨魚君)

  • 2 # 暮雲齋主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料換算問題,而是在當時的特定時期達成的特定的結果。

    《少林寺》上映於1982年,而說起當時的票房,就不得不說當時的放映方式。我相信80後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看的電影。村子裡找塊空地,有的甚至就在路中間,搭起幕布,支上放映機,一場電影就開始了。這時甚至附近村子的村民都趕過來只為看場電影,賣瓜子、賣冰棒兒的,一時間好不熱鬧。這幾乎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全國十億人口,《少林寺》的觀影人次卻可以達到五億的原因。

    但是再回想一下,我們看這個電影花錢了沒有?並沒有,因為這個錢是公家出的,這就跟同時代請戲班下鄉一個道理,只不過戲班是現場表演,電影是放的帶子。所以嚴格來說,這個算是票房嗎?或許可以算,但是這種方式在今天這個院線時代是不可能再次發生的。所以單純的進行數字換算是不合理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少林寺》在今天上映會是多少票房,時代背景不一樣,觀眾選擇性不一樣,行業模式也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天上映是不可能達到直接換算的這個數字的。

  • 3 # 默玄68552151

    完全是個偽命題,原因如下:

    1按五億人次計算,每張一毛也才五千萬,何來1.6億,所以票房造假?

    2當時華人口十億左右,百分之八十在農村,在那個大部分人掙扎在溫飽線上,過年少有壓歲錢,分票是當時主流貨幣的年代,能有多少人會捨得掏錢去看電影?加上當時的交通,又有多少人有機會去看電影?所以觀影人次絕對假,真實資料不可能比今天票房榜的高!

    3.八九十年代前國家時不時電影下鄉,為了多看,每次附近鄉的都有些走十來裡去看,簡直人山人海,但實際上也就幾百幾千人,上萬的都少,而每個鄉有多少人?還是因為每年放的次數不多,而且不收錢,人們也沒啥娛樂活動,所以人才這麼多,但不收錢露天看的能算觀影人次?那戰狼等下線後看的又怎麼不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大保健”喬杉在《來電狂響》中的表現,他演的吳小江打動你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