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馬玉業
-
2 # 農家營
首先,未來你還是不是農民不好說了,我們先來看看未來農業發展趨勢。
未來幾年,土地流轉速度會加快,農村土地會逐步集中到新型職業農民手中,他們會成為未來的“農場主”。農村種植業走上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發展是必然趨勢。政府也會逐步鼓勵和支援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發展品牌農業,地方龍頭產業鏈等。未來會有很多的“紅薯鎮”、“木耳鎮”、“大棗鎮”之類的專業化農產品小鎮。
而對於養殖業來講,未來會是集約化養殖和生態養殖兩極分化。現在國家在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幹部考核中多了一項環境指標,所以養殖業環保汙染整治只會抓得越來越緊。對於中小養殖戶來講,養殖的路子越來越窄,因為這是與大趨勢背離的。
集約化養殖未來一定是龍頭企業的天下,他們會發展養殖和深加工一條龍,藉助各項政策補貼,降低成本,提高行業整體效能。看來,如果中小養殖戶想做養殖只能走種養結合這一條路子。
其次,未來的農民必須是農業技術型人才,如果不是,那麼你只能是農業僱傭工人,或者做工人或者個體之類的不再從事農業相關的工作。
當今的社會,律師、醫生這些職業掛著一塊增值的“金牌”,往往經驗越豐富越賺錢。但是一說到養土雞,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誰都可以幹,沒什麼技術含量。正是由於大眾這一錯誤的認識,很多人盲目入行養土雞,開著賓士進去,騎著破腳踏車出來,創業失敗的人很多!
多數新手養殖戶僅憑熱情來養雞,但由於不懂行業、不懂技術和不懂經營,創業之路走得坑坑窪窪,最後栽了很多跟頭,傷痕累累的出來,一些人甚至因此揹負了債務,最後滿肚子的苦水只能傾訴給那些前來“取經”的人,告誡他們這一行不好乾,現在的市場還不接受正宗的土雞!
真的是因為市場不接受嗎?看看大佬們的餐桌,他們吃什麼都講究“土”一下;看看現在的00後,各個追求個性,肯為生活品質花錢;看看二胎政策後身邊不斷增加的孕婦和兒童,這些因素都決定未來的生態土雞、土雞蛋市場前景不容小覷。
既然市場需要這麼大,那為什麼有些人養的土雞還會滯銷呢?因為這些人不懂行業,不知道階梯式發展,採用了傳統的家庭養雞模式創業養殖土雞,犯了養雞人的大忌。傳統的家庭養雞模式特點就是不計較成本,養殖密度極低。又因為密度低所以雞不容易生病,讓很多人誤以為養雞很簡單。
可是,一旦將養殖土雞作為一個創業專案,你只養200只土雞肯定不賺錢!一方面,你的人工費用很高,還不如出去打工。另一方面,由於數量少,成本高,銷售的時候大多隻能陸續走零售,一般賺不到多少錢的。
如果養殖數量多了,技術就顯得十分關鍵。如果沒有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你養第一個批次的時候由於場地是新場地,養得可能還可以,但越往後養越難養。你的場地逐漸被汙染,而你又不知道如何管理,不知道如何進行疾病防治,養雞之路只會走的越來越難。
養土雞涉及到很多環節,每一個環節又有不少的技術細節,很多人不懂技術,不懂方法,結果每個環節都比內行多投入一些成本,累計到最後出欄的時候成本高出內行不少,零售沒準還可以賺點,但做養殖,只靠零售慢慢賣是沒辦法賺錢的,必須要靠量,可如果賣給雞販子或者走生態餐飲的話,你的養殖成本太高就會滯銷,因為人家買了你的雞還要往外賣,你的成本就這麼高,人家要賣什麼價才能賺錢?
系統的掌握了養殖技術的養殖戶優勢在哪裡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內行養7個月的公雞就能有你養了8個月的品相和品質,你多養出來的1個月,對於你是成本,對於內行就是利潤,差別巨大。奉勸各位,養殖土雞如果沒有技術這把刷子真得不要入行,只會讓你辛苦攢下的血汗錢打水漂,吃個不懂技術的大虧!
所以,如果想做農業,那就踏踏實實學一門技術,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創業做農業,只憑熱情不懂行業、不懂技術只會拿血汗錢打水漂。只有有積累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回覆列表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進廠,工地這類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工作最容易獲得,如果想做技術高點的工作,你就需要學習,但是農民一般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屬於安於求穩的,輕易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