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蛋撻不吃皮
-
2 # 歷史總探長
歷史上的劉墉和《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有很大的區別,歷史上的劉墉遠不如《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更加的正直,但要比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更加的圓滑。
歷史上的劉墉出生於清朝的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清朝的官吏,劉羅鍋的祖父是清朝初期的正五品官員,劉羅鍋的祖父是康熙時期的從二品官員,劉羅鍋的父親在乾隆時期先後擔任過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
劉墉32歲的時候,依靠著父親的關係獲得了舉人的身份,同年考中進士步入官場。
從劉墉入朝為官的過程看,劉墉做官肯定走了後門,就連舉人的身份都不是自己考出來的。不過劉墉的仕途並非是一帆風順,在劉墉做官後不久,他的父親便因為犯錯而被免職,劉墉也被外放做了地方官。
從劉墉的父親被免職,一直到劉墉調回京城期間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時間。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面,劉墉在地方上為官清廉,處事剛正不阿,留下了非常好的名聲。
當時的人紛紛把劉墉和包拯相提並論,劉墉也因為官聲比較好,被調回了京城任職。在剛剛調回京城的時候,劉墉行事作風仍然清廉正直,在查處山東巡撫國泰案的時候,劉墉堅持正義,不惜得罪皇妃和和珅,最終將國泰繩之以法。
這件事也在民間廣為傳頌,被編成了小說《劉公案》。在國泰案之後,劉墉被升任吏部尚書,成為了朝廷的一品大員。
然而升官後的劉墉逐漸變得圓滑起來,他不再像以前一樣清廉公正,名聲也越來越差。乾隆皇帝多次處罰和警告劉墉,但是劉墉始終沒有把乾隆皇帝的話放在心上,犯下的錯誤也越來越多。
從劉墉任吏部尚書一直到乾隆皇帝退位,劉墉始終沒能升到正一品的級別。乾隆皇帝不給劉墉升官的主要原因就是劉墉做事懶散,名聲也越來越差。
這一時期的劉墉同和珅基本沒有太大的矛盾,因為劉墉根本沒有同和珅鬥爭的資本。在劉墉升任吏部尚書的第2年,和珅也做到了吏部尚書的級別。
同劉墉的懶散相比,和珅的表現一直讓乾隆皇帝非常的滿意,和珅擔任吏部尚書僅僅兩年的時間,便升任了文華殿大學士,成為了正一品大員。
之後和珅在朝廷裡面權勢滔天,兼任了多個部門的領導職務,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而劉墉在和珅當權時期一直碌碌無為,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也沒有被和珅加害。
乾隆皇帝甚至把劉墉當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到了嘉慶皇帝繼位後,乾隆皇帝才給了劉墉一個大學士的職務。
在頒發給劉墉大學士頭銜的時候,乾隆皇帝還專門告訴劉墉:我現在提拔你不是因為你有能力,而是因為實在沒有人可以用。
一直到乾隆皇帝去世,劉墉都沒有得到重用,只是空有一個正一品的頭銜罷了。縱觀劉墉的一生,前半生稱得上光明磊落,後半生則變得圓滑多變,雖然劉墉晚年憑藉著圓滑的處事風格保住了官位,但是卻沒能留下像包拯一樣的好名聲。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對他們稍作介紹,大家就很明白了!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
紀曉嵐(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
劉墉(1719年——1804年)
很明顯紀曉嵐和劉墉比和珅大的多,換句話講就是在他倆步入仕途的時候和珅可能才剛剛出生 。和珅又死的比他倆早,就說明紀曉嵐和劉墉的一生中和珅一直存在。那麼最關鍵最關鍵的就是紀曉嵐和劉墉都是大清官,而且是皇帝和百姓都非常信任的人。和珅呢?我說他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大貪官應該沒人持反對意見吧(抄家時的財產頂清朝十五年稅收),貪就算了,乾隆又非常喜歡他(和珅其實非常有學問,口才也很好,辦事也想當有水平,乾隆是非常喜歡和珅的,即使知道他很貪),所以和珅算做權臣啦!
最後順便帶一句,其實紀曉嵐和劉墉都沒怎麼和和珅做過對,一來和珅意氣風發大展仕途時紀曉嵐和劉墉都五六十了,哪有精力和時間專門作對和珅,二來和珅一直是乾隆的寵臣,又是大清後期名噪一時的權臣,他倆就算想與和珅作對,也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電視劇,都是虛構的啦,只為凸顯坐著的思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