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拾穗之熊
-
2 # 榮耀歷史
張議潮何許人許?為什麼被很多人推崇為唐朝第一民族英雄?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鼓勵衰弱,宿敵土蕃趁勢侵佔了涼州、瓜州、沙州等地,可以對比下唐朝前後版圖。
土蕃的入侵不僅讓唐朝失去了河湟地區,還喪失了對西域的控制,是唐朝衰落最真實的寫照。
張議潮出生在被土蕃侵佔的沙州,張家也是當地的豪族。他自幼苦練兵法,並暗中積蓄義軍力量。等到了50歲,張議潮開始爆發,組建歸義軍收復瓜州(酒泉)、沙州(敦煌)、伊州(哈密)、西州(吐魯番)、河州(臨夏)、甘州(張掖)、肅州(酒泉)、蘭州、鄯州(青海樂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肅岷縣)等總共十一個州,後來又派遣自己的侄子張淮深收復涼州,自此甘涼地區光復。
更重要的是,張議潮並沒有割據稱王,而是把這四千餘里土地送給唐王朝,要知道此時的甘涼、河湟地區已經脫離中央百年,這塊地區處於邊疆,土地肥沃,民風彪悍,是割據的最好地盤,歷史上也有很多勢力在此稱王,足見張議潮對唐朝的忠心,由此稱張議潮是唐朝第一民族英雄並不為過。
那麼身處“敵後根據地”的張議潮是怎麼成功的呢?
1、自身實力強打鐵還需自身硬,張議潮有多硬呢?從小熟讀兵書,文韜武略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他最硬的還是背景,張氏是沙州地區豪族、首富,張議潮的父親是前工部尚書,所以家族威望加上個人魅力,再散盡家財,很快組織了一支起義軍,這要換做其他人不可能這麼順利。
2、唐朝向心力強雖然被土蕃佔領了百年,但是盛唐帶給他們的榮耀還是讓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回到唐朝的懷抱。開成年間,唐朝使節出使西域,經過河西地區,河西人民看到唐使的旌旗,哭得死去活來的,大聲問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皇上還記得我們這些陷於土蕃的子民不!可見人心向唐,這也是張議潮起義獲得大量支援的主要原因。
3、土蕃自己作死一方面未優待佔領區人民,河西人民本來就懷念唐朝,結果土蕃來了還蹂躪他們,將青壯年都變成奴隸去種田放牧,而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都被殺害,如此暴政怎能不激起反抗,所以張議潮起義軍一到,處處響應,如摧古拉朽般收復眾多城池。
另一方面土蕃連遭天災,史稱“人飢疫,死者相枕藉”,與此同時內部尚婢婢和論恐熱兩大勢力為了爭奪權力大打出手,土蕃內亂無暇顧及河西地區,這也給了張議潮可趁之機。
4、唐朝開始恢復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衰落,但是唐帝國的餘威仍在,再加上此時唐朝皇帝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在他的勵精圖治下,唐朝國力逐步恢復,趁著土蕃內亂,唐宣宗已經提前下手,收回了原州、樂州、秦州3州以及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蕭關等7關,吹響了進攻的號角,這也讓河西地區的起義勢力大受鼓舞,起義事業更有信心。
所以在各方面有力因素下,張議潮的歸義軍僅2年時間收復河西地區,迴歸唐朝。
回覆列表
張義潮,唐朝後期名將,是沙洲敦煌人。屬於地方豪族,父親做到工部尚書。張義潮最大的功績是驅逐了佔領河西地區的吐蕃,使得河西地區重新回到大唐的懷抱。
但是由於唐朝後期整體實力下降,張義潮實際上建立了一個地方割據勢力,但是對大唐絕對忠誠,終唐之世,都是大唐的行政區劃。在朱溫滅唐後,自立為王,最後歸順回鶻。
張義潮成功的原因以下幾點:
1,張義潮出身當地豪族,世代為官,整治勢力大,經濟基礎雄厚,張義潮本身熟讀兵法,武藝高強,計劃周密,具備起義成功的政治經濟軍事條件。
2,吐蕃佔領河西地區,管理不善,以掠奪為主,民族矛盾激化,河西地區人民想要回歸大唐,反抗意願強烈,只要有人振臂一呼,立馬群起響應。
3,唐朝中央政府對張義潮大力支援,唐政府此時已經無力收復河西,但是對於張義潮的做法,從政治上給予大力支援,封官加爵,給予認可。
4,張義潮政治策略正確,推行耕戰政策,一邊攻取,一邊鞏固勝利果實,大力發展生產,農業的大力發展,為軍事勝利做了最穩固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