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盞陽光

    現在藥店的藥品種越來越多,即使到醫院開藥,也經常不一樣,經常被更新,多是新藥。一般剛開始感冒打噴嚏發冷時,就喝點熱水,煮點生薑水,發發汗。如果這個階段沒有控制住感冒,就會咽喉嗓子痛、咳嗽痰多,這時就要解表清裡,家裡一般就備有“小兒解表顆粒”,咳嗽的話可以喝"小兒咳喘靈口服液”,如果這個階段沒有控制住病情,就會咽喉腫痛,發燒,咳嗽很深,這時要去醫院治療。

  • 2 # 彤彤的媽咪a科學育兒

    形成小兒咳嗽的原因有很多,中醫有“五臟六腑皆可令其咳,非獨肺也”之說。

    病變部位在肺,常涉及到脾和腎。《黃帝內經》裡說:“初咳在肺,中期在脾,久咳在腎”。

    而肺的病變又多有虛實之分,虛證多見氣虛和陰虛;實證多見風寒燥熱等外感邪氣侵襲或痰溼阻肺所致。

    所以,本文並不推薦咳嗽如何用藥,不在中醫基礎理論的原則下辯證論治,並予以施藥,對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小兒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像成人將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滯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給予鎮咳藥治療,咳嗽是止住了,但痰液會更難排出。

    結果就是堵塞呼吸道,咳嗽加重,導致肺部感染。因此,小兒咳嗽早期應先進行祛痰治療。

    現歸納幾點寶寶咳嗽,家長用藥的誤區:

    誤區一:咳嗽先用消炎藥。

    小兒咳嗽不單是呼吸道感染後炎症刺激引起。過敏、煙塵、異物刺激也能引起咳嗽,如不能對症,服用消炎藥完全無效。

    誤區二:一開始就用鎮咳藥。

    小兒咳嗽早期不宜馬上給予鎮咳藥,不利於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機率。應先祛痰,痰液排除後咳嗽自然減輕。

    誤區三:使用成人止咳藥。

    小兒與成人體重、生理、病理不一樣,一些成人藥裡的成分,會對還發育不完善小兒臟器,如肝腎等造成損傷。

    誤區四:只看到咳嗽,忽略其它症狀。

    小兒由於飲食不節,同時有腹脹,咽痛,大便幹,便秘等內熱症狀。家長選藥不能忽略小兒的胃腸症狀。

    誤區五:咳嗽很常見,咳咳就會好。

    咳嗽是小兒最常見的症狀,然而,多數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訊號。因此小兒有了咳嗽重要的是及時查出病因,然後再給予對症的藥物。

  • 3 #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一般孩子從6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咳嗽甚至發燒的情況,體質再好的孩子,身體再強壯,也抵抗不了最少每年一次發燒或者感冒咳嗽。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孩子發燒反覆、咳嗽不止、引發肺炎...發燒和咳嗽帶來的併發症就像奶奶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咳了好好了咳,病程不斷被拉長,這邊冬天的咳嗽剛好,那邊春季換季過敏就來了。

    於是,發燒感冒就成了父母每年都要打的一場仗,你知道他會來,像洪水猛獸一樣不知道這次會帶來什麼“驚喜”,所以時刻準備著..

    如果孩子有發燒咳嗽的症狀,舌象是舌質淡紅,舌尖紅,有草莓點,舌苔忠厚黃厚膩,嘔吐,頭暈,有黃痰,那就說明孩子出現了腸胃型感冒的症狀,腸胃型感冒比較適合藿香正氣水的適應症,而孩子發熱適合小柴胡顆粒,小柴胡顆粒具有解表散熱,疏肝和胃之功效。孩子往來寒熱,食慾差,也很適合小柴胡顆粒。

    當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時,三個中藥,根據症狀取以上其中兩種中藥相互配合,都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藥方是由山楂(炒)、檳榔、枳實、枇杷葉(蜜炙)、瓜蔞、萊菔子(炒)、 葶藶子(炒)、 桔梗、連翹、蟬蛻組成,功效為清熱肅肺,消積止咳。用於小兒飲食積滯、痰熱蘊肺所致的咳嗽、夜間加重、喉間痰鳴、腹脹、口臭。

    想給孩子用這個藥,需要滿足這三個症狀,有肺熱(發燒或黃痰)、咳嗽有痰、有積食(腹脹、口臭、大便幹)。而這三個主要症狀,見其一就可以用。

    所以不要被這個藥的名字迷惑,以為只有積食才行。其實哪怕僅僅只是咳嗽有黃痰,就可以用了。很多醫生喜歡用這個藥治療痰熱壅肺型肺炎和支氣管炎,效果也很好,就是因為它有清熱化痰的作用。

    那這藥大人能吃嗎?當然可以。中藥從不分男女老少,只分證型。所以大人有相應的症狀一樣可以用,用時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可以按劑量酌情加量。建議大家家中常備此藥,用的機會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記憶最深旅遊景區是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