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陶淵明),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於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自得於真性情,被鄉里鄰居所看重。曾經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清閒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裡窮不能一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後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裡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常空著,也不在意。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世人說是實錄。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裡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辭職回家了。州里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活自己,於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在縣裡,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向來簡樸自愛,不諂媚長官。郡裡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彎腰,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於是作了《歸去來》。
不久,被徵召做著作郎,他沒有去任職。既拒絕了州里和郡裡的人前來拜見,也就從未去拜訪過這些人,所去過的地方只是田裡和家裡,以及到廬山遊覽觀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欽佩仰慕他,至於(陶潛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時候,(王弘)也會經常供給他
他的親朋好友,有時帶著酒菜前往陶潛住處,他也從不推辭,每喝醉一次,就感覺很舒適。他不經營生意,家務事都委託給兒子僕人。從沒有生氣的時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時不喝酒,也不停止寫詩詠歎。他曾經說,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閒時,高臥在北窗之下,清風突然撲面而來,感覺自己象羲皇。陶潛不懂音樂,但卻存有一張琴,琴沒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撫琴和著琴音說:"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勞煩音樂。"陶潛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歲,文集流傳於世上。
陶潛(陶淵明),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於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自得於真性情,被鄉里鄰居所看重。曾經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或所以就以此為號)。清閒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裡窮不能一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後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裡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常空著,也不在意。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世人說是實錄。
因為他親人年邁家裡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辭職回家了。州里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活自己,於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在縣裡,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向來簡樸自愛,不諂媚長官。郡裡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彎腰,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於是作了《歸去來》。
不久,被徵召做著作郎,他沒有去任職。既拒絕了州里和郡裡的人前來拜見,也就從未去拜訪過這些人,所去過的地方只是田裡和家裡,以及到廬山遊覽觀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欽佩仰慕他,至於(陶潛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時候,(王弘)也會經常供給他
他的親朋好友,有時帶著酒菜前往陶潛住處,他也從不推辭,每喝醉一次,就感覺很舒適。他不經營生意,家務事都委託給兒子僕人。從沒有生氣的時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時不喝酒,也不停止寫詩詠歎。他曾經說,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閒時,高臥在北窗之下,清風突然撲面而來,感覺自己象羲皇。陶潛不懂音樂,但卻存有一張琴,琴沒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撫琴和著琴音說:"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勞煩音樂。"陶潛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歲,文集流傳於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