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メ時光偷走了好少年
-
2 # 蔥蔥那年
諸葛亮起初跟著劉備時,為什麼職位不高?,一般的來說,職位這個事情主要看:第一,老闆給不給;第二,員工要不要。
在這裡先說下第二個問題,員工要不要。為什麼呢?漢末天下大亂之時,各路英雄都紛紛登場,一展風采,唯諸葛亮隱於隆重,樂悠悠?真的他想這樣嗎?非也!
1.自比管仲樂毅,理想、抱負比較明確,欲建立偉業,立下奇功;曹操的求賢令吸引不了他,孫權的青睞也挽留不住他。他在關注,關注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空間的集團。
2.自己的學識足以撐起較高的理想。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他會讀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效率高呀!也就是說他的思想境界比較高,人也比較大氣,讀起書來一下子就掌握了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必在去咬文嚼字尋章摘局了。
3.少年英才。諸葛亮正是傑出、敏銳之人,他十分清楚劉備的處境,暫時給不了他什麼,也知道劉備卻什麼,卻蜀漢集團的發展路線,這個路線他能給他,但是他才出山,這個路線的實現還是潛在的。
再說一下,老闆給不給。劉備政治敏銳,為人厚道,此時思賢如渴的他倒是想給諸葛亮一個較高的職位,但是實在沒有這個能力。
1.沒有地盤。劉備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多次易主,自己除了"帝室之胄"這一政治招牌外,沒有其它的資本,就是給諸葛亮封一大司馬又有什麼意義?
2.隆重對策的宏偉藍圖等待下步實現,具體的可實行方案就是先圖荊州還需要等待機會。
3.劉備給不了高位,面子倒是給足了。優秀的讀書人多了去了,唯是對諸葛亮三顧茅廬,老闆主動的,恭敬的請出山,解決工作問題,還對他言聽計從。
-
3 # 君生於南長於北
其實職位對於諸葛亮來說,三顧茅廬已經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了,職位高不高對於他來說都是虛名,出來乍到一個群雄之地,他很明白要有一定的表現才能震懾軍中之人,在後來的幾場戰役,出乎神機妙算的指揮令人刮目相看,此時他在軍中的地方並沒有提升,仍是軍事,只是在人們心中的地方提高了
回覆列表
諸葛亮的仕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出山到章武三年劉備病危託孤,第二個階段是劉備病逝到諸葛亮去世。從三顧茅廬到成都託孤,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都是信任。但這信任有些無奈,所以才有託孤時的試探。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此可說是蜀漢前期的基本國策。在諸葛亮出山之初,劉備待其極為親密,甚至讓關羽張飛兩兄弟吃醋了。這不僅跟諸葛亮隆中對錶現出來的戰略構想有關,還跟徐庶的舉薦有關。徐庶已經這麼流弊了,連徐庶都說諸葛亮流弊,劉備自然會對他刮目相看。所以劉備對關張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水也。 但此時的諸葛亮,還沒有任何實際作為,劉備對他的態度其實還屬於觀察階段。直到諸葛亮提出“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的方針後,劉備才漸漸認可諸葛亮有料。在聯吳抗曹成功之後,張子布向孫權推薦諸葛亮,但諸葛亮不肯留在江東。諸葛亮說:關羽為曹公所獲,遇之甚厚,可謂能盡其用矣,猶義不背本,曾謂孔明之不若雲長乎? 諸葛亮說曹操對關羽那麼好,關羽尚且不投奔曹操,自己怎麼能不如關羽?注意關羽和劉備是結拜兄弟,而諸葛亮跟劉備的關係遠沒這麼親密。但諸葛亮卻說自己不能不如關羽,劉備在諸葛亮抗曹成功後聽到這話,不僅看到了諸葛亮的能力,還看到了他的忠心。此後怎能不完全信任於他? 所以,直到章武三年春,劉備對諸葛亮都是極度信任,但臨終前劉備還是將內心深處的不信任表現出來了。在病危時劉備對諸葛亮說下這樣一段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話說得就很假了,劉禪是出了名的蠢,作為父親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如果想廢劉禪,自己就可以直接將大權交給諸葛亮,哪裡用的著說什麼“君可自取”?這其實是在敲打諸葛亮,告訴他別輕舉妄動,同時也看看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這個想法。
當然,整體來說,諸葛亮在蜀的地位已經不能用很高來形容了,劉備在位時對其幾乎言聽計從,備備走後在蜀國更是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