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
2 # 劉權林
東南亞也就泰國、緬甸、高棉是佛教國家,新加坡、越南不算佛教國家,越南受中國影響比較大。
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是伊斯蘭教,菲律賓是天主教。
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伊斯蘭教主要是因為阿拉伯和印度的穆斯林來到這裡做生意,於是就在這裡傳教,為什麼來這裡做生意呢?因為馬六甲海峽是必經之路,所以馬六甲海峽兩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就信伊斯蘭教了。
而泰國、緬甸、高棉,不在商路上,受印度影響比較大,就一直信奉佛教。
東南亞的佛教和中國的佛教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東南亞並不全都是佛教國家,佛教也沒有取得絕對優勢。東南亞的國家一共有11個。中南半島上有五個國家。分別是泰國、寮國、高棉、緬甸和越南。這五個國家,除了越南以外,都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國家。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佛教信仰以大乘佛教為主,但也有少量小乘信徒。泰國南部地區,以伊斯蘭教信仰為主。還有六個島國。分別是菲律賓,汶萊,新加坡,東帝汶,印尼和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東帝汶以天主教信仰為主。汶萊,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個國家以伊斯蘭教信仰為主。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土著居民普遍信仰伊斯蘭教。但在人口上並不佔絕對優勢。華人普遍信仰從中國東南沿海帶過去的傳統民間信仰。印度移民普遍信仰印度教。新加坡以華人為主,保留了大量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佛教有一定影響力,此外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也有一定的信徒。新加坡政府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實際上對宗教有非常嚴格的管控。所以沒有真正意義上對國家產生重大影響力的宗教。
其次,在歷史上,印度教和佛教都曾經在東南亞地區流行。但後來,印度教普遍衰落。佛教雖然有所收縮,但基本保住了在中南半島的優勢。至於為什麼佛教不能在東南亞島國保持優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東南亞地區的佛教主要是以斯里蘭卡為基地傳播而來的,因此受斯里蘭卡佛教影響很深。佛教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形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兩大派別。在斯里蘭卡境內的代表分別是無畏山寺派和大寺派。大寺派後來得到了政府的支援,透過武力手段摧毀了無畏山寺派。由此形成了斯里蘭卡境內以小乘佛教為主體的宗教格局。而東南亞佛教分佈的特點,在中南半島上以小乘佛教為主,在島國以大乘為主。這必然導致島國佛教的發展受到重挫。
第二,大小乘不同的修行方式,使得它們和特定民族的風俗結合深度是不同的。小乘佛教和尚不事生產,單純依靠乞食為生,追求自身解脫,不強調普渡眾生。所以小乘佛教的寺廟往往和當地的村莊構成了密切的共生關係。村莊裡小男孩到了一定年紀,都必須前往寺廟出家,慧根卓越者可以留下繼續出家。因此寺廟的和尚實際上就是村莊的土著,他所接受的實際上都是親戚朋友的供養。而村莊供養和尚,不僅僅是為了積累佛教所謂的功德,更在於和尚可以承擔一定的社會職能。和尚文化水準遠在普通村民之上,可以承擔一定的文化職能。比如教育幼童和提供文書服務,代表村莊向上級政府或者其他村莊進行交涉。和尚由於有宗教背景,因此也可以承擔一定的社會調節功能。比如為村莊內的爭議進行調解。大乘佛教強調普渡眾生,因此和尚往往特別追求傳法,所以很少會紮根於某一地區和當地形成長期的共生關係。這就導致大乘佛教在面對外來宗教衝擊的時候,相對小乘佛教而言缺乏抵抗力。
第三,在古代社會,水陸交通相對於陸路交通反而更為便利一些。東南亞島國的宗教信仰,更容易受到外部新宗教的衝擊。大約在800年前,伊斯蘭教透過水路廣泛傳播到東南亞島國。400年前,天主教透過水路廣泛傳播到東南亞島國。這兩大宗教在東南亞島國有很大的影響力。當然,這兩大宗教在傳播的時候,都高度依賴軍事優勢。佛教在應對這種有軍事背景的宗教競爭中落敗下來是非常正常的。
最後,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個國家雖然以伊斯蘭教信仰為主,但並沒有禁止其他宗教發展。這兩個國家不是像沙特那樣純粹的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有少數以華人為主的地區,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和漢傳佛教的影響力比較大。馬來西亞還有相當數量的印度裔,他們普遍信仰印度教。印尼的情況與馬來西亞有一定相似之處。當然,這兩個國家的政府都有強化伊斯蘭教信仰的意識和措施,不過政府執行力低下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