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城市發展報告
-
2 # 城市競爭力
綜合實力,對全國性的輻射力,國際影響力。真正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其他城市跟北上廣差距太大。
-
3 # 創業資訊
所謂的幾線城市,是房地產業搞的專有名詞,為房價服務的,主要參考標準就是房價。
一線和新一線、二線城市的提法是成都的《第一財經》為房地產業服務搞的評比。搞笑的是成都市新一線城市之首,號稱新一線第一城。
面對這些無稽之談,大家看看就行了,被這些東西左右輿論左右大腦不值得。
還有很多人煞有介事的拿出各種材料來證明一線城市的標準,真的是孔乙己。
中國只有GDP排名和國家中心城市排名,還有按行政級別的排名。
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臺北、廣州、澳門、天津、杭州、南京、深圳、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瀋陽、長沙、蘇州、鄭州、 青島、無錫。
一線城市在深圳加入之前,可以簡要概括為:綜合實力最強、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但深圳加入一線之後,一線的劃分標準出現了一點變化,深圳的經濟實力的確是內地城市當中的翹楚,人均經濟吊打北上廣。然而深圳的綜合實力莫說和北上廣相比,就是比較南京、武漢也不是一個級別。所以一線城市的特點就被重新定義。
雖說深圳綜合實力不及幾個老牌綜合強市,但在國內也是前十的水準,所以綜合實力依然很重要。不過首當其衝的還是經濟規模,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已經佔據GDP總量前四很多年,並且領先身後其他城市較多。當然只有經濟規模還不夠,人均經濟資料也是重要指標,這其中包括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薪資水平。
除此之外,四個一線城市還有三個共同特點,其一是市區經濟型城市,市區經濟佔比遠超縣域經濟;其二是金融業高度發達;其三是城市軌道交通高度發達。
根據以上幾個特點,我們來看幾組資料排名,看看目前幾個被認為“一線候選熱門城市”是否能夠吻合四大一線城市的共同特徵。
目前幾個熱門成都、蘇州、杭州都是GDP總量4-10名的成員,尤其重慶市經濟總量將在今年和廣深兩市進入同一個檔區,也是所有城市當中最接近一線經濟規模的。但我們看最右側一欄的資料,重慶的人均GDP連深圳的零頭都不到,相比京滬也只有其一半左右的水準。而成都的問題也一樣,雖然人均比重慶好一點,但在經濟大市當中也是墊底水準,而且總量和一線相差甚遠,把成都和第15名的寧波加一起才和深圳大體相當。所以顯然是不符合一線基本特點的。
其次是蘇杭二州,蘇州經濟總量全國第7,而且人均GDP比北上廣都要高,看似距離一線並不遙遠。但蘇州偏偏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經濟強市,蘇州是縣域經濟型城市,縣域經濟比重遠超市區,而蘇州的市區經濟水平比南京、杭州這些城市顯然要弱勢很多,說直觀點,就是市區繁榮度與一線相差甚遠,另外金融業也是蘇州競爭一線的硬傷。
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深圳是一線當中最低的,但也位列全國第八,比無錫、溫州、廈門這些高收入城市更勝一籌,北京上海則穩坐冠亞軍,蘇杭分列全國第三、第四。但是成都直接排在南通、昆明之後,作為新一線城市之首,看似距離一線最近的城市,人均經濟資料卻成了致命傷。
最後再看一個上邊沒提到的重要屬性,也就是甲級寫字樓數量以及空置率。這是反應一座城市商業氛圍很重要的指標,寫字樓多可以影射一座城市的商業繁華,但這僅能體現於樓群景觀,而寫字樓空置率才是透視一座城市商業內在實力的主要引數。
一線城市甲級寫字樓數量最小的是深圳400萬套,空置率最高的也是深圳13.1%,而杭州、蘇州、成都三個熱門候選一線市當中最多的也只有203萬套,只有深圳的一半,而這三市寫字樓加一起都不及廣州一市。這就是一線和非一線的差距。
這些細節才是體現一線城市實力的主要引數,現在很多人喜歡唯GDP論,而且一律只看GDP總量,連人均都不看,這樣界定一線與非一線的差別顯然是不真實的。
綜上所述,目前的非一線城市當中,即便是看似最接近一線的幾個城市,與一線實際也有著巨大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