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快也是86阿
-
2 # 冬去春來tew
我不懂醫學,因此不能從醫學理論來解答這個問題,我只能從我個人經歷來說明什麼情況下做兒電圖。我二十多歲時,就發現我心跳過速,但幾秒鐘就好了,由於設什麼疼痛,也不天天心慌,只是偶爾心慌,因此沒看醫生。只到五十歲時由於工作特別忙,我突然覺得心跳過速,人沒有勁,這時公司開車送我到醫院,做了心電圖,查出是房顫。這就告訴我們凡心跳過速或過緩,或房顫,不管年齡只要心臟不舒服就必須去醫院做心電圖,從而知道自己心臟病情如何。不要像我發現自已心慌,也不看醫生,到五十多歲發病差點要了命。這是我切身體會,告訴大家要關心自已,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
3 # 醫患家
心電圖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檢查,幾乎是百搭,那麼哪些人群特別需要做心電圖呢?
1、出現心悸等不適,疑似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對於有心悸的意思心律失常患者,心電圖是一種常規檢查方法(包括動態心電圖),心電圖對心律失常有確診意義,特別是對室上速等心律失常還有起源定位意義,是必不可少的檢查專案。
2、出現原因不明的活動後胸悶、胸痛等表現的。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出現活動後胸悶胸痛的,需要第一時間查心電圖。
3、感冒後出現心悸、胸悶甚至暈厥的,需查心電圖排除有無心肌炎。
4、大手術及部分特殊檢查前。如外科手術、胃鏡等檢查前,心電圖是常規必做檢查。
5、老年人群,特別是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每年至少應做一次心電圖。
6、低鉀、高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的患者。對於低鉀血癥、高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的患者心電圖也是常規檢查。
總之,心電圖可以反應心臟的電活動異常,對心律失常有確診意義,對心肌缺血、心臟瓣膜病、心肌病、離子通道疾病、電解質紊亂等疾病有提示意義,是一項最基本的檢查專案。
-
4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的生命器官,而心電圖則是反應心臟徵象最直觀的方式之一。有些人不時會出現心慌、胸悶、胸痛、頭昏或暈厥等疑似心臟疾病的症狀,但常規的心電圖只有十幾秒鐘,如果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心律失常沒有出現,那就意味著難以捕捉到異常資訊。
此時採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常能捕捉到常規心電圖難以發現的偶發、短時陣發性心律失常或一過性心肌缺血發作,從而使病人得到明確診斷與治療。
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主要是透過貼在病人前胸的5個電極,將受檢者24小時(或更長時間)靜息、活動以及立、臥、坐位等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心電波形,連續不斷地記錄於記錄儀中,再將記錄儀儲存的資料輸入電腦,經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包括:ST水平趨勢圖、心率變異、身體運動後的資料及各種心率失常的鑑別診斷。
動態心電圖的適應證
2017年,國際動態心電圖和無創心電學會與美國心律學會聯合制訂了有關動態心電圖和體外心臟監測/遙測的專家共識,提出了動態心電圖的適應證。
一、暈厥
暈厥可能是由原發性心電問題(心動過緩/心動過速)或血流動力學原因引起。動態心電圖的作用是識別心動過緩(如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或者是心動過速(如持續性室性心
動過速)。
二、心悸
心悸是動態心電圖最常見的適應證,也是動態心電圖最初開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達20%的門診患者出現心悸,大多數病例均為良性。
三、胸痛和冠狀動脈缺血
動態心電圖監測可用於診斷胸痛的病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和變異型心絞痛),確定無明顯的體表心電圖表現的非典型性胸痛的發作和評估“缺血性負荷”程度、缺血持續的結果和ST段壓低程度。
回覆列表
一般都是胸悶胸痛的患者,一定要查心電圖。
心電圖很便宜,10塊錢一次,但是能看的東西了不少,比如說像房顫,房早室早比較多的,都會偶有胸悶心慌的感覺,比較嚴重一點的就是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程度比較嚴重,或者數條冠脈同時梗塞,短時間內容易造成病人的死亡,所以現在很多大型醫院都有胸痛中心,一旦發現比較類似的,直接進入胸痛通道,短時間內心肌酶等血化驗,心電圖都要完成,從而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