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運動人生kofong

    我們跑步的人都知道 速度=步頻*步幅,道理粗暴簡單,想要提高配速,要麼加快步頻,要麼加大步幅,要麼兩者兼之。所以配速降下來也是同樣的道理,降步頻,降步幅,或兩者都略降,要根據自己的的情況去調整。專業運動的步頻跟步幅都是需要維持在很高的水平,在過程中根據需要調節步頻/步幅的節奏,可以提高速度。

    對於普通跑者來說,這二者必有一個是弱項,甚至更多情況是二者都弱,沒有高步頻,也缺少大步幅。建議從小步高頻開始穩妥的提高配速,增加落地的次數,可以減少每次落地的壓力,然後再逐漸增大步幅,就會越跑越快。

    切忌不要步幅過大,因為步幅過大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明顯的剎車作用,過長的支撐時間,顯著增加的震動的傳導(容易傷膝)

  • 2 # 77573929平凡

    不一定,每個人的步頻基本固定了。我之前跑六分,步頻都在180—190,現在跑八分,步頻依然保持在180至190。第一張圖是8分配速,第二張是6分配速

  • 3 # 虎山行不行

    是這樣。

    跑步的配速由2方面決定:步頻和步幅。

    步頻是你單位時間邁出的步數

    步幅是你每一步跨越的距離

    當你由於種種原因要減速的時候,步頻和步幅事實上是同時下降的。

    至於分別降低多少,你不用管它,身體自然有一個合理的範疇供你減速時使用,在這種低速狀態下,你會明顯感覺到省力。

    此時身體的肌肉,以及心肺功能會同步得到休整。

    那麼,只降低步頻,步幅不變是不是合理呢?

    這樣是不好的。

    假如在邁步的頻率降低,但是維持每一步的跨越距離不變的話,身體會需要有一個前躍的趨勢。

    原因就在於,步頻下降,慣性減少了,必須透過大步的跨越姿態才能維持每一步的幅度。

    因此,不但感覺更累,而且增加地面對關節的衝擊。

    所以,在跑步過程中感覺累了,減速一定步頻步幅雙降,才安全的多。

    希望有幫到你。

  • 4 # 咕咚健康小助手

    下圖所示:在保持同樣的速度下,不同步幅和能量消耗的關係。

    打星號的地方,也就是2步距離達到2m60cm的時候,氧氣的消耗量最少。但是很多跑友自然跑的時候,2步都在2m80cm左右。(圖中的步幅和一般的概念不同,是指2步跨過的距離。)步幅太大,導致腳的著地點在重心的前面,著地時就會產生向後的力,像剎車一樣,所以能量效率差。

    2.提高速度時的步幅和步頻

    一般來說,加速時步頻會增加,步幅也會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步頻就不能再變快,只能提高步幅。然後,到了極限的速度時,步幅就不能再變大,可再增加步頻。

    關於步幅和步頻的關係,有如下的研究結果,選手在達到最大速度時,步幅和步頻的變化圖。

    圖中左邊紅色縱座標軸是步頻,右邊藍色縱座標軸是步幅,下面黑色橫座標軸是秒速;紅色折線圖是各速度下的步頻變化,藍色折線圖是各速度下的步幅變化。為了跑友們理解容易,速度換算成1公里的配速,步頻換算成1分鐘的步數來說明。

    秒速2m/秒就是1公里8分20秒的配速,這時候的步頻是180步/分,步幅大約是1m。

    速度提升為秒速4m/秒(1公里4分10秒),步頻幾乎沒有變化,步幅卻增到1.5米。

    速度提升為秒速6m/秒(1公里2分47秒),步頻也沒有多大變化,步幅卻超過2米。

    速度提升為秒速8m/秒(1公里2分5秒),步頻增加也不大,步幅還是繼續增加。

    速度提升為秒速10m兩者都可以,兩都各有利弊。前腳掌先著地,對腳底筋膜的要求高,如果腳底筋膜力量不足的話,容易損傷腳底的筋膜,患上腳底筋膜炎;後腳掌先著地,對膝蓋衝擊力大,容易損失膝蓋。路法有很多講究的,正確的方法如下:

    錯誤的跑步方式:

    膝蓋的受力圖:

    步幅和步頻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步幅和步頻的概念。要提高速度,要麼提高步頻,要麼增大步幅,或者兩者兼備。雖然一般都把步頻高的跑步方法叫做“步頻跑法”,步幅大的跑步方法叫做“步幅跑法”,但是具體兩種跑法的明確界限,卻沒有定義。

    1.步幅

    跑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女朋友出去玩,她買個東西別人忘記要錢了,她就不給了,這樣的女朋友要不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