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獅山下的亦白
-
2 # 帶你看宋都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的寫法和毛筆隸書基本相同,雖然線條瘦細勁挺,不象毛筆隸書那樣有明顯的粗細方圓變化,但精神氣質卻是一致的。寫時要用心體會,反覆臨習,才有收效。就初學者學習隸書而言,今人的隸書墨跡,只能看,決不可以直接去臨寫。如果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看也是很有危險的,因為你尚不知學哪些、棄哪些。故臨習只可以臨寫古人的字帖、碑版。其道理很簡單,我們學習書法只可以學習經過歷史淘洗後而積澱下來的東西,遵循歷史的成功經驗,無疑是件事半而功倍的事。
怎麼學習隸書技巧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多說說自己的看法!
-
3 # 書葩
什麼叫隸書?這個問題並不難,問問度娘就可以了,不會有太多複雜的答案的,難就難在如何把隸書寫好吧,因為自己也是經常練習隸書,有點點心得體會,可以與你分享:
首先,隸書也需要有嚴謹的間架結構,把漢字的結構熟練掌握以後才能把隸書結構搭好。
其次,要多臨帖,可以先學曹全碑,然後再找出其他字帖加強練習,找出不同字帖的特點,融會貫通。
第三,要寫出古意,隸書的古樸是最有魅力的,需要長期練習和體會。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
隸書,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後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晉書·衛恆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型。”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怎樣才能寫好隸書,應注意些什麼?
想臨曹全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應該用狼嚎還是羊毫寫?
1、學習隸書是進入書法天地的一個好門徑,隸書的特點與其他字型的根本不同在於他的基本筆畫,隸書也有很多不同的風格,現在的隸書與漢隸已有很大區別.開始寫可以用毛硬一點的,狼毫,相對好掌握。羊毫相對軟一些,等你行筆有了一定力度時,可以用羊毫。多長時間見效,不一定,悟性好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但是練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練功力才能長。
2、初學隸書,要求先學筆劃粗細變化不大的,一個字裡那一筆要寫粗,那一筆要寫細,是涉及到美學的大學問,初學者不宜多學,只要平正即可,可以以“曹全碑”為開始,再學“乙瑛碑”,然後學粗細變化靈動的“張遷碑”。臨寫“曹全”前,先找透明紙蒙字帖,摹寫數遍,記住筆法後,再逐字臨寫,一個個字搞通,一個字不管多少遍,只要像極了,就可以臨下一個字。全部臨完後,不看字帖,背臨數十遍,才算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