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67816034652

    《啼笑因緣》緣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一個真實事件。那時,張恨水在北京《世界日報》供職。同仁知道他愛聽戲,邀他到四海昇平園去聽高翠蘭唱大鼓。偏巧就在那天晚上,高翠蘭被一個姓田的旅長搶走了。同仁們義憤填膺,直說軍閥太強橫。張恨水卻認為:如果高翠蘭非常不願意,那個田旅長何至於就下這一手。一定是田旅長有讓高翠蘭滿足的地方。幾天後,一位同仁從照相館裡弄到一張照片,卻是兩位的新婚合影,高翠蘭在照片上笑逐顏開,絲毫沒有委屈的意味。不料想,高翠蘭的父母把女兒看做搖錢樹,遭搶後,他們不向田家要人,一味要的是女兒的身價銀子,雙方最終沒能談妥。於是,高父一紙訴狀告到法庭。軍事機關軍法會審,結果宣判:田身為軍人,強劫平民女子,處徒刑一年。高翠蘭交其父母領回。事後,高翠蘭仍舊去唱大鼓,只是失去了精氣神,還在家中哭鬧,不能忘情那個田旅長。

      直到1929年5月,張恨水坐在中山公園小山上的茅亭裡,依據高翠蘭事件終於構思佈局出他的《啼笑因緣》。在《啼笑因緣》中,故事變得複雜了:江南富家子弟樊家樹進京考大學,偶遇天橋鼓書女藝人沈鳳喜,一見鍾情,傾心相愛。後軍閥劉將軍看中沈鳳喜,逼她為妾,沈鳳喜在威嚇利誘下屈從。樊家樹在江湖俠士關壽峰、關秀姑父女協助下試圖營救,不料沈鳳喜迷戀劉將軍的錢財,導致營救不果。之後,沈鳳喜因不堪劉將軍的淫威,深受刺激而精神失常,釀成悲劇。圍繞這條主線,小說還著力營造出平民俠女關秀姑、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千金何麗娜與樊家樹的情感糾葛,一時叫樊家樹不知何以處置。複雜曲折的多邊情愛關係,成就了《啼笑因緣》的賣點。1930年,《啼笑因緣》在上海《新聞報》連載結束。連載期間,整個上海轟動一時,老少婦孺皆知。

      《啼笑因緣》的一路狂熱,輿論和讀者逼著張恨水違背了三年前《作完〈啼笑因緣〉後的說話》中的“不能續,不必續,也不敢續”的諾言,竟於1933年寫出續集十回。在這十回中,張恨水不只把何麗娜許配給樊家樹,更是出於激情,把關壽峰、關秀姑父女推向東北抗日戰場,讓俠士父女“血灑邊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意大戰,李盈瑩證明自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