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可羅斯
-
2 # 娛樂大兵秀
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
當河水不再流
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
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
。。。。。。
當你看到這個的時候一定就知道這是什麼電視劇的歌曲
當年的還珠格格真的是風靡一時
至今我只要聽到這個歌曲,我還能輕鬆的接上,至今難忘。
同感的朋友把我頂上去。
-
3 # 小偉的電影觀
狂想曲:跨四個八度音階的唱將傳奇,迷失和尋找自我的璀璨之旅
一個音樂天才的燃燒過程,好久沒見這麼有感染力的樂隊傳記片了,難怪朋友圈有人在香港看片之後會激動地第一時間官宣“出櫃”!演員太好了,拉米·馬雷克靈魂附體,毫無違和感,基本上演活了大家心目中的弗雷迪,最後時刻的演唱會,基本上像一團火焰在熾熱燃燒。
我對音樂傳記型別片的好感源於極高的好片率和音樂本身極易帶來的感動和共鳴的特性。未了解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任何背景的情況下衝著奧斯卡開啟了這部電影,甚至在影片平庸的前半部分有些疑慮,直到樂隊更名為Queen才恍然大悟,幾首耳熟能詳的作品終於勾起記憶深處的對這支傳奇樂隊的模糊印象,影片結尾的Live Aid演唱會更是感人至深。作為傳記類,電影真實性還原度極高,雖然節奏和敘述確實不夠完美,但貫穿全片的原聲總能激起觀眾的心潮澎湃。
《波西米亞狂想曲》整體上故事劇本的構造和講述很普通,對於天才孤獨人性的挖掘不多,不過主演封神的演技讓人佩服,對愛情的態度,對女友,男友的態度,幾場離別戲份煽情恰到好處,而電影中音樂的熱情和魅力卻讓你沉醉其中,讓人回味,享受,演唱會的表演提升了整部電影。
皇后樂隊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是一支無法被定義的狂想曲。 “只有我能夠定義自己,我要做我生來就該成為的人,一個表演者,能夠滿足觀眾所想的人。”弗雷迪在和樂隊成員坦白自己患有艾滋時如是說,於是皇后樂隊的每一個人,都是傳奇。 結尾的LiveAid有多爆炸,內心永遠都沒機會親臨現場的遺憾就有多爆炸。
沒有配樂也能掀翻屋頂,沒有球棚仍能響徹寰宇,沒有酒杯也能隔空共飲,沒有聲音仍能唱給你聽。只要一起拍手跺腳,不用樂器也能搖滾;只要一起開燈關燈,不用相愛也能同在。電視裡說,治癒病毒尚需數年時間,治癒偏見卻遙遙無期。你與角落裡那虛弱男孩誒歐著呼應,從此別人都蒼老,唯獨你永遠風華正茂。
最後一場演唱會真的看得熱淚縱橫,感覺是加劇燃燒掉整個生命閃耀了黑夜般的亮眼。這一刻電影前面演的什麼都不重要了,彷彿在朝黑暗下墜中忽然迎來上升的熱氣流,真的觸碰到了潛意識裡的感動。明明一點都不熟悉牙叔和Queen,但就生出那麼多遺憾和不捨,或許真的Music, Live, Performance 是一種通用語言。
他用生命唱完最後四首歌,我也在電影最後二十分鐘裡聽到幾近虛脫,彷彿身臨其境看了一場世紀演出,英雄已逝但熱情未散,繁華散盡只剩悲壯。並不尋常的傳記電影,甚至一開始對剪輯風格不很適應,但越往後卻越感覺那些細節的難得與美好,前100分鐘都是淺嘗輒止,沒有一首完整再現,在落幕那一刻,不禁聯想到自己也有喜歡的陪伴多年伴我長大的歌星,她也不一定能永遠陪著我,那種必須要告別的無奈感讓人共鳴,瞬間很是鼻酸。
從冉冉上升到分崩離析再到東山再起,真要成為這類電影的路數了。當早期的意氣風發滑向彼此的重重矛盾,差點感到就剩一個Brian是依然可愛的,而Mary要比Freddie更叫人心碎。但幸好,還有後半段。生命的高光除了Live Aid的靈魂震顫,還有Jim與Freddie著墨不多的地老天荒。
最偉大的樂隊,最酣暢淋漓的表演!活生生的演唱會,音樂聽得熱血沸騰,觀感好於明星誕生。又是一群傳奇人物的誕生,也可叫"一群明星的誕生",但弗萊迪永遠是隊的精神核心。音樂的震撼下敘述沒有深入挖掘內在,是隻在表面泛泛而談,不過它帶來的是人們的回味與狂歡,至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記憶。
回覆列表
電視劇《王貴與安娜》中,在王貴向女兒安安詳細闡述了咋樣哄好她媽安娜後,安安點著頭心悅誠服地肯定了一句“爸爸,婚姻真是磨練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