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親以得歡心為本
-
2 # 空見月
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以前資訊沒有這麼發達,沒有對比沒有傷害,也沒有那麼多欲望,特別是很多自媒體的炫耀,推高了慾望!!
二、經濟發展,物品豐富,可供選擇的物品多樣化。
三、以前的兄弟姐妹多,父母忙於勞作,兄弟姐妹們多陪伴和幫助,使那個時代的人更習慣於分享。而且那時貧窮,使很多孩子很早就參與勞作,很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既捨不得讓他們過早勞動(甚至力所能及的家務都不讓他們多做)也在盡力給予孩子衣食住行創造更好條件,使得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和更貪圖享受。
四、現在的孩子由於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更好,更有個性特點,更關注和更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五、工作、學習競爭更激烈,各種超前消費使得生活壓力也更大,使得現在孩子沒有過多精力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六、價值觀念的改變,以前認為的孝和順,在新時代有了新的解讀。
-
3 # 全世界獨一無二
小孩做事情的能力就是幸福感,被需要、擔當這都是幸福,現在的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父母還各種代辦、寵溺,自己在家庭裡多半沒有存在感,以前的孩子苦但是會多種生存技能,都是親力親為,現在的孩子家長想培養他的獨立性,得專門報名參加活動來刷孩子的存在感和幸福感而不是在平時家庭生活當中。
-
4 # 海棠兔的樂園
以前的孩子都是苦過來的,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在貧窮面前,都是全家人一起使力,共同把生活過好。
孩子長大後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都是憶苦思甜的場景。回憶的都是家裡人如何把貧窮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由此想起父母的不易,所以對父母大多是感恩的。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對父母都是孝順的。
就想我們父母那一輩,家裡孩子多,也沒有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承擔一定的家務。等孩子結婚成家立業後,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啃老的很少。其實有很多家就算是想要啃老,也沒法啃。我同學很多都是父母自己帶大的,家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根本幫不上忙。
現在的孩子家庭條件普遍比以前好了很多,吃飽穿暖已是輕而易舉的事。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有了孫輩後都搶著帶。這樣一來就感覺到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要是有個兄弟姐妹,還會計較父母是不是給偏了。所以我們就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那麼孝順了。
孩子的孝順與否,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童話大王鄭淵潔講過自己的這樣一件事:以前家裡新買了一個電視機,他把電視機先送給自己的父母看了。兒子問為什麼。他說:“我們比爺爺奶奶活的時間長,以後就是原子彈電視機也能看上,而爺爺奶奶就不一定了。”後來吃飯的時候有一盤蝦,鄭淵潔讓孩子先吃。結果他兒子說:“你先吃,以後原子彈蝦我也能吃上。”你看,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要想讓孩子以後孝順,首先自己要做到。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分兩種情況:一、有些人不感恩,不是父母對他不好,而是對他太好了,從小對他百依百順,什麼都給他最好的,在他意識裡,他就應該享有一切,父母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自己又無知,長大了反而抱怨原生家庭。二、確實有的父母自私、偏心、脾氣不好,遇不高興的事,就打孩子,對孩子不負責任,不能滿足孩子正確的需求,使得孩子沒有得到最基本的教育,孩子幼小的心靈有了創傷,有些是刻在心底裡的,會一直伴他一生。長大以後有抱怨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以前我們很窮,家長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我們從不抱怨自己的父母,因為我們的父母,把我們當家裡的成員看,不淪家裡有什麼事都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參與,一起扛,我們認為我們對這個家是有責任的,我們知道父母很辛苦,我們都非常感謝他們。
現在的父母不把孩子當家庭成員,而是當個人的私有物品,物質可以給你最好的,但精神不讓你獨立,什麼都得聽他們的,不聽就不行,各種的刁難。有的父母,真的不合格,小時候,需要父母陪伴時不到位,長大不需要他們時,又來指手畫腳,不知道得體的退出。
其實你已經長大了,抱怨還起作用嗎?咱們還能重新來一回嗎?不行吧,所以只能學會接受,在接受的基礎上,努力把自己變好,變成你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