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不死的農民

    當然適用,我說過多次,儒家只是把德治仁政誠信禮貌等平民普世道德觀裡摻雜些有毒的三綱等理念,讓人潛移默化的接受獨裁統治思想!就如同一個健康的人感染了敗血病,雖然他是個病人,你不能指責那個人的身體有問題,那是毒物在作祟。畫龍點睛!社會的這個睛必須和社會的進步同步!

  • 2 # 看透古今

    儒家思想中的德治與仁政,與當代社會主義法治和民政是截然相反的。不適合用於發展中的中國社會。

    什麼是儒家的德治?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是帝王官紳貴族階級。小人,是社會上最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儒家所謂的德治,就是用君子之德的勁風,去碾壓廣大人民群眾的弱草之德。說是德治,實際上是道德綁架,精神奴役。這樣的德治,與“為人民服務”的執政宗旨格格不入。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完全相背。

    儒家的仁政又是什麼呢?就是孝道政治化,無條件愚忠愚孝。孔子曰:“孝以事君,悌以從長”。又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孔子為什麼以復辟舊禮為仁呢?禮,是社會制度和相關的人際關係的總和。舊禮制,講的就是君子獨尊,君子獨大。所以,孔夫子就要將固有的政治秩序,塗上一層私人家族的色彩。當別人問怎樣執政時,他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鐵的等級秩序,不容置疑,不得僭越。儒家所謂的仁愛,是專指對上的敬愛。而不是平等的互愛,友善的慈愛。這樣的仁政,與“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觀點理念,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強迫人民無條件服從與孝忠的仁政,是違揹人民意願,剝奪人民自由,損害人民利益的獨裁政治。今天的人民,已不再是解放前的愚民和病夫了。今天的人民決不能接受,披著“仁愛”外衣的獨裁統治!

  • 3 # 葉好古

    德治、仁政是一個普適性的寬泛概念!

    其實,“德治、仁政”是一個普適性的寬泛概念,就像現代人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一樣,這個概念不涉及到具體的手段,因此無所謂適不適用。

    德治就是遵守道德,按照自然規律辦事,而“仁政”就是愛護人民,“德治、仁政”都是所謂的善政,所以,這樣的思想是適用於所有時代的。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德治,仁政”是過時的東西,只有法治才是正道。然而再好的制度與法律都需要人去執行與遵守,需要人去維護,離了人再好的法制也沒有半點作用。

    推崇法制與法治的莫過於秦朝了,然而現實情況是秦朝“二世而亡”,當天下“沸反盈天”了,咸陽宮裡面的君臣卻在玩“指鹿為馬”的把戲,從商鞅變法開始到始皇帝的法制成為了一個笑話。

    所以,後代所有的朝代都強調“仁政、愛民”,強調以人為本,因為片面的法治是不現實的。“仁政、愛民”不管做不做的到,但是他更貼近根本。所有的東西歸根到底,還是以人為本,還是要讓百姓過的下去,老百姓過不下去了,不管統治階級嘴巴里說什麼都不管用。

  • 4 # 歐比旺羅克

    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仁政本質上牧養百姓的觀念,並沒有把百姓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使用歸謬法做個類比,德治和仁政說相當於農場主改善飼養場環境,讓牲畜生活得愉快一些,而且還不是迫於動物保護協會的壓力,而是農場主發善心的施捨。

    儒家的政治理論是皇權天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這種政治主張下,老百姓要麼都是在皇家的園子裡討生活——寄人籬下;要麼本身就是皇家產業的一部分——這與牲畜無異。這種情況下的德治和仁政與不過是農民善待豬馬牛羊,讓它們多長几斤肉、多幹幾年活,唯一的區別是皇家的德治和仁政多了一重考慮,就是不要激起百姓造反,永久保持自己的家業。

    現代社會是以契約關係為基礎的法治社會,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義而不是恩惠和施捨。作為契約的公平正義有規範性和約束性,能夠被預期也可以持續,百姓有權捍衛和保護;作為恩惠和慈善的德治仁政沒有規範性和約束力,不能被預期也沒有保障,隨時可以被剝奪。

    古代社會是人治的社會,人治的社會盡管提出德治和仁政意圖緩和矛盾、長治久安,但歷史經驗證明人治的社會是不穩定的,不同勢力之間的殺伐混戰、各個王朝的覆滅更迭從未間斷,德治和仁政既不適用古代社會更不適合現今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老公心甘情願地同意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