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霽松閣
-
2 # 鄞粵強
紫砂壺在古代都是手工製作的,因此沒有什麼好分辨的。
現代紫砂壺的工藝有三種,第一種是純手工。第二種是半手工。第三種是灌漿製作的。
灌漿製作的紫砂壺沒有收藏價值,大多數用料也不是好紫砂,或者就不是紫砂原料,而是純黏土製作的仿紫砂器,顏色大多數是用化工顏料調製的,這種東西就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化工壺,最好不要入手,更不能用來泡茶,因為泥料對健康有害。
半手工壺是市面上的主流,價格不太高,用料一般是正式的紫砂泥料,部分複雜的造型用模具完成,身桶用手工操作,這種壺造型規整,但是缺乏藝術性,用來泡茶是很好的,也是市場上量比較大的。
最高階的是全手工壺,好的純手工壺是真正的藝術品,但是,很多作者的水平不高,這就造成純手工壺的質量良莠不齊,還有很多半手工壺被當成全手工壺出售,這才是現在紫砂壺市場亂相百出的根源,全手工紫砂壺有一些標誌,壺內有刮板刮底的痕跡,壺嘴壺把有介面的痕跡,對紫砂壺的工藝有一定了解之後,就會有所瞭解。
-
3 # 長石閒談
古人不是太再意這個問題,第一把紫砂壺供春就是樹皮輔助,時大彬開始有了全手工藝,後來又落莫了一陣,到了楊彭年又中興了全手工,古人的全手是推牆刮底的,反而吧內部的泥門處理了,現在的故意不出理泥門,中線也不處理,還有的做假中縫線,這是一個時代的不同之處,紫砂壺是藝術品,做的垃圾的全手壺,很便宜200的都有,留下何用?當然水平一樣的壺肯定是全手要比半手的難的多,也稀有的多。
-
4 # 伯樂張
古代的紫砂壺全是手工製作!紫砂壺的製作工藝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時間點記載,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朝一位叫供春的人,由於紫砂壺具有泡茶的很多優點併兼有工藝的特點所以受歷代喝茶人及收藏人士的喜愛!紫砂壺的優劣標準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那麼我們如果想買一些或者說收藏一些全手工的紫砂壺怎樣辨別它是不是全手工的呢?咱講幾條一針見血的方法簡單實用:
一:先看其外形,全手工壺都是有事先做好的泥條圍成的,在一把壺成型之後其壺的外壁要經過數千次拍打,而內壁卻做不到這樣所以一把手工壺的外壁看上去密度大內壁看上去較稀鬆,換句話說手工壺的外壁與內壁的表面絕不一樣!
二:手工壺打成泥條後要在泥條上打上兩到三個印章,做壺時在拍打的過程中必然導致印章的形狀變形,所以規則的印章就不對了
!
三:手工壺有泥條拼接而成那麼內壁就會有銜接線,肉眼無法看到,可以用手去摸,會有粗糙的感覺,但其銜接條一定是豎著的!而有些朋友反應是橫著的大寬條狀的這種形狀是模具壺後來處理內壁所產生的一種結果!
四:看壺肩,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壺肩一般是被拍打最多的地方,人工拍打受力不會十分均勻,所以對著光看,全手工紫砂壺的壺肩處在旋轉中可以看到纖細高低的波瀾紋和不規矩的痕跡!
-
5 # 南京上止正美術館
說紫砂壺筆者也小有收藏。心得就是收藏老壺 名家壺 大師壺。現在的紫砂壺基本上都是半手工壺。泥料很少有到位的材料,理論上來說大師肉眼也是看不清什麼料了。只有作者才知道!
-
6 # 汲老
感謝提問,紫砂壺只有在清代時大彬開始才有斷樹為模,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也是加強了紫砂壺的工藝性,在成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紫砂壺的精細程度,而且也提高了製作的速度,對於分辨來說紫砂壺是文人墨客把玩的器具,所以模具壺在當時來講是沒有的。
-
7 # 江壺慢談
民國之前的都是全手工的。模型壺起源於顧景舟時期,是顧景舟的徒弟徐秀棠,借鑑了其他行業的模型工藝,利用石膏模型定型。徐秀棠做模型壺還被顧景舟罵了一頓。
紫砂壺最早壺身是搓一個球,然後中間刨開,用工具將內部的泥土挖出來,再把兩個半圓接回去,成為一個完整的圓。
現在我們用的圍身筒,拍身筒的方式,是明清時期形成的。
回覆列表
古人沒有鑑定紫砂壺是不是手工這一說法。
因為紫砂在明末至解放前都是全手工成型。而所謂的半手工成型即藉助模具成型是解放後為了大規模擴大產量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而研製出來的一種成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