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追風
-
2 # 保哥講論語
首先說木魚做的並不像魚,它只是像一個魚頭,這裡邊有一個故事。
相傳在漢朝都時候,有一皇帝派了一個大師和兩個僧徒去西天取經。這師徒三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到了真經。在取經回來的路上,師徒三人乘船渡海之時,突然風浪大作,一條惡魚張著大口就朝師徒三人撲來。船被大魚拱翻了,經書卻被大魚一口吞進了肚子裡。師徒三人跳入大海與大魚進行殊死的搏鬥,最後殺死了這條大魚,並將大魚拖到岸上。
這時候,風平浪靜,Sunny燦爛,大魚的身軀突然幻化為汙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魚頭橫在沙灘上。師徒三人就帶著大魚頭返回寺院,為了討還經卷,每天敲打大魚頭口唸“阿彌陀佛 ……”。日復一日,大魚頭被敲得粉碎,後來只好照著大魚頭的模樣做了個木頭的,天天敲 打。就這樣,敲木魚誦經成了佛家的習慣。
這就是“木魚”的由來。
-
3 # 一區田
其實,我的家鄉流傳了這樣的一個傳說,我更相信,就是說,唐僧師徒取得西方真經之後,在回家路上,因為忘記幫助烏龜問西方如佛幾時得道之事,烏龜就把唐僧他們包括這些經書沉到通天河裡去,因此部分被魚吃去,變成經書不全,所以,我們這裡的人去世要做法事,就必須敲打木魚,把欠缺的經文吐出來,才能引靈渡靈!
-
4 # 王潤璞
木魚的由來,傳說從前有一位比丘,(就是和尚),因違背了師父教誡,來世轉生為魚,在魚背上長著一棵樹,被風浪衝擊,一直在流血,痛苦難忍,後來他的師父從海上經過,見他非常痛苦起了憐憫之心,為他啟建了一場水陸法會,供養四聖,施濟六凡的法會。那有罪的比丘,仰仗著水陸法會的功德,才脫離了魚身,比丘臨死拜託師父把他身上的那棵樹刻成魚形,懸掛寺院裡以示警醒眾僧。
傳說魚晝夜掙著眼睛,佛門就用木料雕刻成像魚的木魚,唸經時敲擊它,警示大眾不要昏睡懈怠,就是起提神的作用。
木魚最初是一種挺直的長魚形,稱為梆子,後演變為圓型的木魚,後來出現一種一身二頭的龍形的木魚,取魚化龍,表示轉凡成聖的意義。
-
5 # 竹溪有松風
謝邀!木魚作為一種佛道共用的法器!長伴僧侶道眾左右,其形有兩種:其一長形,長形木魚一般體大,用於警音,號令集眾。其二為圓形,體形較小,用於日常誦經作法事!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意思就是說,木魚為什麼要做成魚的形狀呢?那是因為魚的眼晴白天晚上都睜著,不眠不休。做成魚形,每當敲打看著木魚我會時刻保持清醒,能夠靜心參佛誦經。言止於此,皮毛淺見!望友海涵!
-
6 # 天心雷磊
據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寫的《敕修清規》中記載:“木魚,相傳雲, 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情也。”意思是因為水中魚晝夜一直都是醒著的,所以將木頭刻成魚的形狀,來進行敲打,是為了警醒人靜坐時容易出現的昏沉,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的意思。
木魚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回覆列表
“木魚”為什麼叫這個名字,為什麼做的像魚?這裡面還真有傳說。
第一個,佛教僧眾的傳說。
傳說漢朝時期,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奉命去取經,也是歷經了各種苦難,終於取到了真經。
回來的路上,正坐著船呢,忽然從水裡鑽出一條大魚,一口就把經書全都吃了。慈光大師和兩個僧徒一看,費這麼大勁取回來的經,你就這麼吃了?找死啊!於是師徒三人跳進水裡,與大魚搏鬥。
殺死大魚之後,魚身化成了汙水,魚頭留了下來。他們就把魚頭帶回了寺廟,天天敲打,讓大魚歸還經書。魚頭敲爛之後,僧人就用木頭做了魚頭,接著敲打,就有了木魚的說法。
第二個,唐代高僧的解釋。
唐代高僧懷海禪師寫的《敕修清規》解釋了木魚的來歷。
說是魚這種動物,白天晚上都是醒著的(可能那時候人們不知道,魚是睜著眼睛睡覺的)。這種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特別具有警示作用。所以僧徒們就刻了木魚敲打,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要忘記修行。
這種說法,真的比較有道理。
第三個,道教關於木魚的記載。
按道教典籍記載,唐朝時,衢州要建道觀,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來一條“魚”,紫青色,像鐵製的又像石頭的。只要敲打這條魚,就會發出很大的響聲,大家都覺得奇怪,所以直接進獻給了唐玄宗。
唐玄宗問遍了朝廷上下,沒人知道這魚的來歷,所以就把它收藏起來,有設壇講經的時候才可以敲打它。
後來民間道觀就爭相模仿,製作了木魚。
補充一點,木魚其實最早是源於道教,佛教後來借鑑使用,也成為了重要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