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科7850

    我會選擇英語。理由如下:

    一,時代是發展的,社會是前進的。我們今天的每個人都在享受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等帶給我們的紅利。現代文明總體勝過古代文明是不爭的事實。學好英語可以直接對接當今的文明。

    二,我本人是學中文的。中國古典的經史子集也沒少讀,比如,通讀過《史記》、《春秋左轉》、《皇帝內經》、《孫子》、《老子》、《易經》、《逸周書》、《管子》、《列子》、《商君書》、《詩經》、《論語》等等。而且,我在漢字的學習上也比較用功,對於字形與字義的關係早就研究過了。比如,有人曾問我:意和義怎麼區分?怎麼應用?我就說:心音為意,發自內心的聲音就是意;羊我為義(義),把祥(羊)給我或我給別人祥就是義。所以,意思不能說義思,仗義不能說仗意。最近幾年,我主要是研究字音與字義的關係。因為先有語言,後有文字。在文字沒出現之前,人們照樣用語言交流。一個概念(詞彙),為什麼定這個音而不是那個音?昂、上、向、尚、羊、昜、揚、楊……韻母都是ang,都有往上發展的含義;般、盤、彎、團、圓、轉、環、管、旋、卷、圈……韻母都是uan或iuan,都有圓圈的含義。這是巧合還是規律呢?說這些是想說由於我在漢字上下的功夫不少,閱讀古籍時就不至於像看天書那麼費勁,起碼能囫圇半片地通讀下去。那麼,問題就來了。像我這樣的,不是搞古文化專業的,純屬業餘愛好,有用武之地嗎?至少到目前沒有。我舉我的例子是想告訴朋友們,學好古漢語,只能是在增強個人綜合素質方面加點分,其他的就不想多說了。

    三,由於歷史的侷限,中國幾千年的文明主要是古人經驗思維的產物。中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中醫的理論,是經驗積累的理論,與現代的科學理論不是一回事。我曾在飯桌上聽一位老中醫說:中醫把脈,一把就能把出你有肺結核?能把出有幾個洞?不是那麼回事吧,還得拍片子。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梁啟超先生的觀點,幾千年來,中國只有技術,沒有科學。四大發明是技術,不是科學。黑火藥與TNT炸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科學是一個體系。今天的各種發展,幾乎都是在科學的支撐下發展的。現在很多人都想自主創業,想多掙幾個。但是,擺地攤,開個小拉麵館與大型連鎖超市能同日而語嗎?靠經驗、靠感覺能抗衡科學的市場營銷嗎?我們華人一直有個好傳統,哪怕自己勒緊褲腰帶,一定要讓子女讀書、學文化。古代,學學《三字經》、《百家姓》,有個小學文化就很不錯了。現在不同了,我們應該讓子女學習先進的、前沿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目的要能解決問題!起碼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能自己養活自己。

    四,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燦爛文化,但是,也要看到,西方的近代文明也很燦爛,也要多多瞭解和學習。中國的老百姓對世界的瞭解還是少。改革開放也不過四十來年。年輕的時候也讀過幾本世界名著,說心裡話,根本讀不懂,自己也學過外國文學(中文的一門課),也不懂。為什麼?對人家的人文根本不瞭解。就是今天,對什麼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民主與自由,甚至共產主義等等,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來龍去脈是怎麼回事,依然一頭霧水。如果這也不懂,那也不知道,那我只能是個“中國大爺”了。沒辦法,現實就是如此。

    所以,收一句,對於是學古文好還是學英文好,我認為是先學好英文,有餘力再學古文。因為,語言只是一個交流工具。學習的目的不是掌握工具,而是用工具為我服務。

  • 2 # 陋室銘203835086

    社會在發展,一個東方古國以禮教文明開拓了儒學,君子之交淡如水,避小人而亂謀。西方的見面禮,現代人忘記了席禮,而大唐倭國延續了儒道哲理!近代拉丁文字資本了社會的進取,二次世界大戰,看到了地球是個圓的。霸權主義欺負弱小的,一個英國列島和葡萄牙的公國可以橫洋東西。磋哉!一個大國疆域,華夏兒女大洋遍地,晚清丟了臉,忘記了藩國苦難中獨立。絲綢之路是上善若水,一個柔中有鋼的命題,中國漢語和拉丁英語融入世界人口的命題!

  • 3 # 特快

    這不是明擺著:什麼樣的語言“道路越走越寬廣”?這世界語與一國語之比,前者活在當下走向未來,後者活回農莊走向遠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詩評家說七律拗格是固定格式裡藝術生命力變化的體現,應該另當別論,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