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掙扎影視Oo
-
2 # 會飛的寫字板
提起007系列電影,可謂是鼎鼎大名,即便是非電影愛好者,對於“007”、“邦德”這些詞彙也都有所耳聞。自1962年的第一部007電影誕生起,這部英國著名諜戰系列電影,在近六十年的時間裡,共製作了24部007電影。橫跨時間之長,影片數量之多都是世界電影史中極為罕見的。
回到問題本身,“007的幾部電影是商業爛片的典型代表?”
首先,說說什麼是商業片,現代電影對於商業片的定義,主要是指其盈利性,儘可能的擴大觀眾群體,獲得更高的曝光率,而高票房是其追逐的終極目標。想要擴大觀眾群體,自然是要符合大眾口味,因此火爆的場面,爽快的劇情,成了商業片的不二之選。
機制果敢的007特工帥哥,性感靚麗的007“邦女郎”,007如何在困境中浴火重生,在危難時完成救贖,激烈的人物矛盾,動作場景不斷,沉浸式的觀影效果,讓觀眾彷彿化身成銀幕中的特工,從而提高觀眾的觀影體驗。從型別上說,可以說007系列是十足的商業片。近年來所向披靡的漫威系列電影,剛剛靠《海王》打了場翻身仗的DC系列電影,影史票房冠軍《阿凡達》等等,都是商業片的典型。
而至於是否是爛片,這與個人的喜好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絡。每個人的性情不同,喜愛的影片類別不同,觀影口味也各不相同。長年雄踞各大影評網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贖》同樣有人說爛,被噴到體無完膚的某些電影也同樣有人說好。個人形式上的好與壞這裡不做討論,而單從整體的口碑與評價來看,007系列絕對稱不上爛,甚至是可以說是口碑不俗。
不過,在近些年上映的幾部007影片也的確出現了屬於它的問題,自《007:大戰皇家賭場》之後,007系列口碑一路走低,15年上映的幽靈黨更是讓投資方損失慘重。隨著《諜影重重》系列、《碟中諜》系列的崛起,觀眾對於諜戰系列有了更為挑剔的眼光,也更加的尋求新意。缺乏創新的故事,愈發拖沓的情節,很難讓觀眾買賬。如果與前作相對比,007系列的確是已經處在滑向爛片的道路上了。
但在現階段,007系列仍不能稱得上是商業爛片的典型代表,畢竟商業爛片多的是,近幾部007電影即便說爛,也還不至於成為典型。別的不說,看看變形金剛系列,它是怎樣一步步跌落神壇。
-
3 # 超級餃子倫倫倫
最開始的007確實非常有創意一舉打破了當時的市場讓特工電影橫掃全球,只不過30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往後的007不過是電影工廠打造的產品罷了。
-
4 # 阿華電影
這個只能說是個人的觀點,就像我,我也看了007的電影,只看到我身邊的人在歡呼稱讚,但是我覺得沒啥好看的,有幾個畫面我真心的覺得不怎麼樣。
-
5 # 有劇姐
早期的007系列,考慮到冷戰背景,以及其使用的武器在當時都算先進的“黑科技”,大眾有新鮮感,諜戰與女主角情感性都是能刺激觀影者荷爾蒙的,但是在007系列後期,《諜影重重》等劇情緊湊的諜戰片崛起,007老套的劇情就顯得很平淡,很多隻是靠那種情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007幽靈黨》口碑墊底,卻沒有阻止它成為賺錢電影。
007系列已經拍到了第24部,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而能拍二十部以上的系列電影,除了007,也就漫威了吧,漫威是堆英雄,而007的主角邦德,永遠都不會死
回覆列表
007系列如果作為懷舊電影來看,是很能吸引邦德迷的,以幽靈黨為例,如果你看它覺得很無聊,那你肯定沒有看過前3部,如果你把前23部都認真看完過,那你肯定能體會到導演致敬的用心,比如那隻白貓、幽靈黨開會必會弄死一個成員、大boss臉上的疤痕等等,但關鍵的是電影的好壞取決於整體劇情,懷舊沒辦法作為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
其實007不管哪一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場面上還是能算得上好萊塢大片水準,但是由於劇本薄弱,加上豐富了感情戲導致觀眾在單位時間內收到的感官刺激不斷下降。動作戲就好比一壺烈酒,一個小時喝完會讓人意亂情迷,一天喝完就只能暖暖身子。所以在整部電影中大部分時間裡,觀眾是感覺不到腎上腺素飆升的。最後,個人覺得看007系列電影,只需要去看這位英國老牌特工的那種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