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林數碼

    高通是一家手機晶片巨頭,和你描述的情況一樣,為何不做自己的手機呢?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有文化,個人看法是高通只做手機晶片,是保持更專業,更專一的思維來做好產品,從投資成本來說,研發的費用佔了大部分的成本,那麼花的精力更加集中,針對全球來說,所有的行業非常多,就拿手機來說,競爭激烈,想分一杯羹不是那麼容易,高通高層的發展方向還是更專注自己熟悉的晶片開發,假設再投資手機業務,投資的費用是非常大的,再說整個格局都是空白的,如果在自己熟悉的區域做產品,來的更得心應手。沒必要開發手機,因為全球的貿易都是各自的圈,比如微軟公司,有開發手機,最後失敗告終,還不如花更多心思做好自己的晶片。

  • 2 # 動手狂人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高通晶片做的牛逼,不代表啥都牛逼,各自公司發展方向不一樣,索羅斯大家知道吧,做空高手,曾經有一個說法,大概意思就是,很多人喜歡追求結果,但是其實在追求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最有利可圖的,比如說,有段時間很流行3d印表機,很多人在做,我發現立馬就有很多人專門出售這種印表機的配件,他們不生產整機,只出售其中幾個或者一個配件,生意火爆的很,這樣不僅有機會成為行業標準,而且可以讓專業的人才集中精力解決一件事情,精益求精,讓產品做的更好,市場也就更大了,所以可以做的更好,現在是全球合作的時代,沒有人能從頭到尾搞定所有問題,讓專業更加專業,我想高通也許是這樣想的,個人感受,僅做參考

  • 3 # 不二家笑工坊

    作為一位就職於電子產品製造行業供應鏈管理工作的人:

    個人認為高通不是造不出手機,而是他們沒有必要去造手機。

    現在手機行業已經不像之前的市場,利潤那麼大,自從網際網路行業開始涉足手機後(小米),手機市場的價格已經趨於白菜化,沒有多大利潤可圖,況且高通也沒有那麼多的手機行業的供應商資源可以整合,還是一樣要交給代工廠進行代工,除了晶片,系統要用Google的,螢幕得用臺灣廠商或者三星的,其他就不說了,還是得交由代工廠進行製造,相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一點優勢都沒有,沒有供應商資源整合,那整個成本也無法降低,那定價也就只能水漲船高,市場銷售也就不會好到哪裡去。純粹是找虐。

    與其這樣費力不討好,還不如專心搞好晶片,投入資金研發各種黑科技,以目前的壟斷地位,手機廠商都繞不開晶片的爭奪,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躺著賺錢的感覺,不是美滋滋麼。

    以上也只是從供應鏈段做的一點見解,其他涉及的事情還多了去了,也就不好過多贅述。

    以上。

  • 4 # 段馬樂諮詢

    其實,高通是製造過手機的,出乎大家意料吧?

    高通成立於1985年,創始人共有7位,艾文.雅各布任董事長。艾文.雅各布是麻省理工、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教授,編寫的《通訊工程原理》至今仍是通訊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創立之初,無錢、無專利、無技術的高通決定押注CDMA(當時專利已經過期),經過8年努力,CDMA成為行業標準。

    但當時TDMA技術在歐洲是主流,導致沒有多少手機應用CDMA通訊技術。因此,高通決定自己製造CDMA手機,一是為推廣CDMA技術,二是直接進入手機市場賺錢。

    高通牌手機,採用3.5英寸觸屏,解析度240X160,記憶體2MB,最高下載速度14.4Kbps.

    1993年,高通的第一部手機CD-7000面世。手機業務一度佔到高通營業收入的60%,但卻造成意想不到的問題:

    高通花力氣推廣CDMA網路,但卻沒有多少手機廠商加入CDMA陣營,因為他們認為,高通既賣CDMA手機,又賣CDMA晶片,是競爭對手,因此不可能把最好的晶片賣給他們。

    不改變這一局面,高通的CDMA網路很難獲得市場大面積認可。

    高通創始人、第一任董事長艾文.雅各布

    1999年,萬般無奈之下,艾文.雅各布做了個艱難的決定,放棄做了6年的手機業務(在2000年賣給日本京瓷公司(Kyocera)),只提供晶片,打消手機廠商顧慮。

    後來,高通調整商業模式,專注於技術研發和向手機廠商提供晶片以及軟體解決方案,通俗說就是今天“賣基帶送晶片,收取專利授權費”的高通模式。

    感謝閱讀!

  • 5 # 先森數碼

    回答之前先糾正兩個問題:1、高通晶片並沒有壟斷全世界,要不然翻壟斷就夠它喝一壺了;2、高通只是現在沒造手機,之前是造手機的,只是手機業務不賺錢,打包出售了。

    高通晶片遠沒達到壟斷的位置

    現在全球一年出貨智慧手機大約在13億,蘋果就不說了,全部都是自家的A系列仿生晶片,蘋果每年的銷量在2億左右,這就去了1/6。華為雖然去年開始受制裁,但之前出貨的絕大部分晶片也是麒麟系列,只有華為和榮耀的部分低端機才是用高通晶片,2.4億的出貨量中有2億是麒麟晶片,這又去了1/6。

    剩下的安卓市場中,高通還有兩大對手,一個是三星的獵戶座Exynos,還有一個是臺灣的聯發科技MTK,兩家的晶片出貨量都不容小視。三星Exynos除了在自家高階旗艦Galaxy S系列上搭載外,還外賣給其他廠家,比如vivo、魅族,今年的S21系列貌似除了國行版,其他地區銷售的都是Exynos2100晶片,vivo採購三星晶片體量也大,怎麼也是千萬級。

    最後就是聯發科,這兩年開始支稜起來了,從天璣1000+開始,720、800U、820都有不少手機搭載,今年的天璣1100、天璣1200等都銷量不錯,就國內市場來說,聯發科的存在感還是很強的。

    所以目前高通晶片在全球還說不上壟斷,只是在安卓高階晶片上有很強的話語權,能挑戰的晶片非常少。但總的來說,高通的晶片佔有率也就30%多一點,以2019年為例,為33.4%。2020年雖然華為有所下降,但是聯發科和三星又搶走了不少市場,所以高通想要突破到40%也是一件很難的事。特別是聯發科,用價格優勢搶了高通不少市場,這將是高通很長時間內的最大對手。

    高通為何不造手機?

    其實在2G時代,高通是造手機的!當時2G網路的通訊格式主要是歐洲主導的GSM和美國主導的CDMA爭鬥,當時沒人看好CDMA,而高通則獲得了CDMA的全部專利,為了推廣CDMA,高通也不得不自己造手機終端。高通專利是有了,但是去推銷CDMA的時候人家不買賬,因為擔心高通一手抓,並且當時CDMA的手機已經有100萬的銷量了,獲得市場認可。考慮到高通授權的手機廠家、通訊廠家和自己競爭的顧慮,加上當時手機業務也不賺錢,高通乾脆打包賣掉,專心搞研發去了。

    所以高通現在不造手機的原因就跟當年退出手機市場的原因是相似的:

    第一、手機業務並不賺錢:目前最賺錢的手機公司是Apple,但人家產品確實沒得說。高通涉足手機市場達不到千萬級的銷量基本不賺錢,看看安卓系統的谷歌,自己非常推出手機,結果還是半死不活(高通推出自己的手機一樣銷量慘淡,市場早就定型了)。所以與其冒風險賺手機那點零花錢,還不如多賣點晶片,利潤還高一點(高通一片高階晶片可以賣到一千多)。

    第二、上下游競爭的迴避:如果高通不做手機,那跟所有手機廠家都是合作關係(包括蘋果都採購高通的通訊基帶、三星也是高通的大客戶),大家其樂融融,各賺各的錢。

    但高通要是涉足手機產業,那這種平衡就打破了,高通就成了所有手機廠家的競爭對手(參考華為和小米的各種撕逼就知道有多恨對手了)。高通的手伸得太長,直接從上游晶片幹到下游組裝成品,大家會刻意迴避,到時候高通手機賣不出去不說,晶片銷量也大幅縮水,真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第三、通訊專利糾紛:雖說現在高通是5G通訊標準的重要制定者,但是其他廠家依然有相關專利。高通要正是開始做手機,那可能其他廠家得排隊找高通收專利費。所以高通也躲個清閒,不給對手機會!

    總之一句話,目前高通在半導體行業還是很有實力的,雖然不如蘋果這種變態企業,但勝在利潤高,還是輕資產。

  • 6 # 單眼皮老王

    高通晶片壟斷全世界,為什麼不造手機,你怎麼看?

    高通晶片已經壟斷全世界了?您太樂觀了,高通的晶片在全球手機SoC市場的份額很高,但是要是說壟斷全世界,顯然是不準確的。

    目前全球智慧手機SoC市場,還有華為麒麟系列,三星獵戶系列,聯發科天璣系列,和紫光的T系列。

    從產品的分佈上來看,目前高通的驍龍系列和聯發科的天璣系列是覆蓋最全面的,以高通為例,最高階的包括驍龍888/870/865+/865,中高階的有驍龍780G/765等等,並且最從華為的麒麟系列不能生產以後,國內安卓市場的高階陣營,基本上全部都是驍龍888,確實市場佔比很高。

    高通為什麼不造手機?

    其實高通以前也是出過手機,但是因為市場沒有接受度,最後直接把手機業務賣掉,製作晶片的生意,慢慢變成了現在的晶片巨頭。

    小結

    高通從商業角度出發,賣掉了不賺錢的業務,製作晶片,反而打消了手機廠商的顧慮,所以才能做到現在的成績了。

  • 7 # 竹子剋星

    有時候,不做最終消費品反而更容易擴大細分市場的佔有率,例如:高通要自己做手機,要養一個手機團隊,想賺錢,太貴?賣不出去,便宜走量,買手機送驍龍?人家用驍龍芯的怎麼辦?終端產品有競爭,人家可能要準備受制方案,不一定死心塌地追隨高通。所以,乾脆不幹。

  • 8 # 海闊顯天空

    國外的好多公司發展方向是精,並不是廣。

    高通主要精力是高階晶片,包括低端他都很少有市場。

    其他的廠家如聯發科、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都有自己的晶片。

    一個企業如果上下游一起做,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他廠家很難與他合作,比較典型的就是華為,無論誰和他合作都要小心自己的業務被他搶去。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很多同類企業寧肯用國外的也不用華為。

    但單型別企業很多隻做自己的產品,這樣他可以給被人幫助,助力別的企業增長。

    所以,國外有高通、因特爾、西部資料、博世等這些公司,國內也有福耀、歌爾等企業。

    所以,華為會出現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最後說,鴻蒙交給公共基金是對的。

  • 9 # 祁華勝

    高通晶片壟斷全世界,為什麼不造手機,你怎麼看?

    我們熟知的高通晶片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小米、魅族、oppo、vivo的旗艦手機都用高通曉龍的處理器,我們耳熟能詳的型號版本是曉龍810,驍龍830,驍龍835,以為中國產手機無芯可用,而聯發科晶片也可以,但是放在旗艦手機上,本身就是對旗艦手機的侮辱。

    事實上,現在主流的手機晶片製造和設計,就是三星、蘋果和華為,小米雖然有自己的晶片,還不足以安在旗艦手機上,因為不夠分量,我們聽到的厲害一點的晶片,也就那麼幾家。

    高通因為晶片,每年未必沒有手機廠商賺的多,而且本身高通作為技術公司,晶片的迭代也是要遵循摩爾定律的,單位空間內的電晶體數量,每年會翻一番,而且本身晶片設計和加工本身就是耗時耗力的存在,即便是華為的鴻蒙系統和麒麟晶片,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想要獲得穩定收益嗎,能夠把巨大的科研經費跑出來,也是相當困難的。

    兩個重點,有晶片設計能力和晶片量產能力是不一樣,即便是成熟的晶片設計方案,在生產節奏,到底是幾奈米的工藝嗎,世界範圍內,也就高通和聯發科,三星和蘋果可以,而且即便是蘋果設計的晶片,也是三星代加工的,因為生產晶片是很費材料,而且品控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輕鬆。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說蘋果手機的晶片,即便是同一批次的晶片,也會因為能夠高效利用的電晶體數量,才會被定成各種層次的晶片,而這樣的晶片是同一批的,那麼對於同一個版本的晶片即使叫一個名字,運算能力和算力是不一樣的。

    高通晶片並沒有壟斷整個市場,只不過國內高階旗艦嚴重依賴高通,除了華為自家有晶片,小米低端手機有自己的晶片,其餘的手機廠商,基本就是在聯發科和高通二選一。

    高通的晶片並不便宜,魅族曾一度不用高通,而是選擇折中的方案,用三星獵戶座,用聯發科,一度拉低了魅族的檔次,最後黃章妥協,現在的旗艦機型都是預設高通。

    高通一度被其他國家用反壟斷制裁,每年都要交罰款,即便是國內,曾經都被罰過一次。

    高通不造手機的原因就是手機根本不賺錢,一個已經在上游賺的盆滿缽滿的存在,根本看不上下游的三瓜兩棗,況且高通的主要賽道還存在其他晶片設計和製造領域,不僅手機需要晶片,平板,電視,汽車,以及其他職能傢俱都需要晶片。

    而晶片作為人工智慧的主題,我們不確定高通到底能賺多少錢,但是我們知道人家很賺錢,賺了很多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那個vivo X30會用新的系統,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