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在旅途199976027

    項羽真英雄,不過烏江是一種氣概,當年我是項羽,也會選擇自刎,第一是對手下八千子兄,和楚國,還有江東父老的愧疚,留下陪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自己的坐騎……過烏江也許能夠苟活,召回舊部,或興東山再起,但這不是項羽的性格

  • 2 # 石林97

    西楚霸王項羽,敗到烏江邊,已經是,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孤家寡人,絕望至極。不過烏江是死,過了烏江還是死,大家想一想,跟他征戰多年的生死兄弟死的死,降的降,他過了烏江,如何重整旗鼓,又有誰會再跟他!有一句俗話叫,牆倒眾人推呀。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江東子女多才俊,東山再起未可知。應該這樣寫:喪家之犬上了岸,東山再起不可能。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成王敗寇"是史書常用的慣例評價和定義。但後人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態度是個特例。

    至今在一些影視、戲曲中,如久演不衰的《霸王別姬》,項羽是被做為一個悲壯英雄來描寫的。

    本題所說,項羽為何不渡烏江,以圖捲土重來,是在為項羽之死感到惋惜

    其實持此看法的人歷代都有。此問的靈感或許也出在這裡。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都表達了對這位悲壯英雄的褒獎和埋怨。

    但情感是一回事,但項羽之敗確有更深層次的必然原因:

    一,剛推翻己實行了十五年郡縣制的大秦封建王朝,不思建立一個統一的帝國,而是恢復戰國時期由舊貴族主導的諸侯獨立王國。這是開歷史倒車。

    二,天下遠未太平,他沐猴而冠,竟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彭城,享清福去了。

    三,婦人之仁,沽名釣譽,使他在鴻門宴上失去了斬殺強勁敵手劉邦的絕佳機會。為之後四年楚漢之爭的慘敗埋下了禍根。

    不渡烏江的說法,凸起了他寧死不受辱的英雄氣概,但仔分析,這在當時戰況下是很難發生的。

    韓信垓下以幾十萬漢軍車輪戰法,對項羽來個裡外三層的鐵桶合圍,他已無突圍的機會,儘管史載,他一人一個反擊竟能斬殺漢軍數百,但從大局己與事無補,最後僅剩二十八騎。最後落個霸王別姬、烏江自刎,臨死也沒弄明白敗在哪裡。從他的訣別詩中,他怨的是天不佑他,時運不濟: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遜。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渡江捲土重來之說,或許是後人出於對這位悲壯英雄的同情,善意編排的。

  • 4 # 小羅哥967

    該過烏江!但過不了。因為十面埋伏陣項羽是破不了的!如果破了十絕陣法就贏家,就會得天下!也不再有漢朝以後的事了…

  • 5 # 錫山魚聞樂

    那時候的項羽兵敗已經成為事實,實力不允許了。如果他再過江東,連累的是整個江東父老鄉親。項羽一代戰神,但是他政治跟劉邦比起來還是差太多,以前跟項羽的後來為什麼都跟了劉邦,這就是差距。

  • 6 # 歷史這樣說

    西楚霸王項羽是秦末與劉邦齊名的人物,剛開始的聲勢甚至要比劉邦壯得多,他的烏江故去,讓無數後人為之嗟嘆。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然而,悅史君要潑一盆冷水,就算項羽過了烏江,捲土重來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

    我們就從項羽被打敗開始說起,當時劉邦乾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就是去韓信軍中,將他的兵權奪走。

    韓信是劉邦帳下第一猛將,位高權重,拿下他的兵權,劉邦更加穩固。

    建立漢朝後,劉邦除了對匈奴作戰失利,基本上一直在對異姓王和不忿的大臣下手,彭越、英布、韓信等人紛紛被拿下。

    項羽多年征戰,沒有搞過建設,江東父老就算對他念舊,怕也想不起他有什麼好處,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項羽重新拉起一支隊伍,他也遠遠不是更加強大的劉邦的對手,下場只能是再來一次亥下之圍,歸於失敗。

    但過了江東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就此沉寂,有可能會躲過一劫,因為漢初事多,生存下來的機會反而大。

    俱往矣,悅史君認為,項羽的命運雖然無奈,但他也是一時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現在智慧手機的出現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