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64144058043
-
2 # 徐俊主任醫師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逐步進展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疾病早期通常表現為記憶力下降,通常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多發。所以既往將此疾病稱作老年痴呆症。但是近些年來,學術界和醫學界已經把這個疾病的名稱更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逐步進展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疾病早期通常表現為記憶力下降,通常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多發。所以既往將此疾病稱作老年痴呆症。但是近些年來,學術界和醫學界已經把這個疾病的名稱更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據統計;老年性痴呆發病率升高,一般是在70歲以後。60~69歲發病率為2%,70~74歲為26%,75~79歲為61%;80~84歲為137%,85歲以後約為278%,即大約每4個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這種病。 長期以來,醫學界一直認為,老年性痴呆是由於老年人腦都血迴圈障礙所引起,是人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1906年,德國神經科專家阿爾茨海默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病例:病人為女性,年齡雖只有50歲,卻有嚴重的痴呆症狀——記憶力喪失、不辨方向、常有幻覺。病人死後,阿爾茨海默解剖了她的屍體,發現大腦中有不少纏結成塊狀的神經纖維,也就是他所稱的“神經纖維纏結”。阿爾茨海默所發現的這類病例就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在將近50年的時間裡,阿爾茨海默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主要發生於40~50歲的中年人之中,因此它又被稱之為“早老性痴呆”。20世紀60年代末,藉助於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在老年痴呆病人的腦組織中發現了同樣的神經纖維纏結,醫學界才弄清楚阿爾茨海默病既不是“早老性”的,也不罕見。因此,有些人也把老年性痴呆通稱為阿爾茨海默病。但近期文獻報告,特里發現臨床上診斷為老年性痴呆的死者中有30~40%經屍檢並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病變。日本的村上元孝等人將老年性痴呆分為腦血管障礙性痴呆和腦萎縮變性痴呆,而將阿爾茨海默病歸為與老年期痴呆相類似的腦變性疾病。 記憶力衰退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患者記不住人名,常常是剛介紹之後,又重新問起對方的名字。很簡單的事也記不住,有時出了門,又不知為什麼外出。發展下去以至保持功能也發生障礙,即過去的記憶難以再現,忘記自己的出生地,甚至連朝夕相處的親人都無法辨認。語言也失去了流暢性,常好哪噥一些詞義不明、前言不搭後語的話。不能正確地進行運算,就像1+3這樣簡單的算題,有時會答成100。記憶力的衰退影響到工作,影響到社交活動與日常生活時,往往這是一種危險的不祥之兆。 此外,還有些病人因看不下去書而抱怨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想到廚房拿杯牛奶,卻不知怎麼身不由己地走進了臥室,有些病人在做機械性動作時,如梳頭,也感到力不從心,動作不協調,這就是所謂的“失用症”。波士頓馬薩諸塞綜合醫院的約翰·克勞頓博士指出:早期症狀表現形式的不同主要在於大腦受損害部位的不同。 早期症狀出現之後,病人就會日漸痴呆。首先是判斷力失常。在隆冬時節病人卻要穿起盛夏的服裝,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表現。病人在淋浴時,可能會把冷水開關與熱水開關弄混,自己燙傷自己。有時會把農藥誤認為啤酒喝下去。病情進一步惡化,病人就會隨地大小便,不知該到哪裡上廁所,不知自己的家在哪裡,弄不清現在是什麼季節,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老伴到底是誰。部分病人可能變得易激動,怕見生人。有些還進行偷竊、亂打人,在公共場所裸露陰部,玩弄自己的大小便。病情發展到這種地步,病人就需要全天護理。 到晚期,有的病人幾乎完全喪失說話和行動能力,終日臥床不起,面部、臂部、腿部肌肉、面板抽縮。在臨死前的陣痛中,有的病人全身捲曲如胎兒狀。病情發展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最初發病的速度,發病快,病情惡化得也快,發病慢,惡化則也慢。導致病人最後的直接死因常常是肺炎(食物被吸進肺而引起的肺炎)。 老年性痴呆除了智慧衰退,還伴有意志減退和主動性降低,以及各種精神症狀,呈現夜間譫妄症狀為多(在夜間發作的一時性意識障礙,呈現錯覺、幻覺、錯亂等)。還經常可見憂鬱、徘徊、多疑、焦躁不安等狀態。據調查,痴呆伴有精神症狀的比例如下: 夜間譫妄242%憂鬱狀態121%幻覺妄想148%徘徊111%多疑101%弄火39%不安焦躁99%不潔行為22%攻擊行為44%自殺企圖11%痴呆老人多見於腦卒中(即腦出血,俗稱中風)後遺症,繼之是高血壓。日本東京都調查認為,痴呆老人中有腦卒中後遺症的佔45%,高血壓的佔34%,半身不遂的佔30%,還有嗜睡、或者忽睡忽起的佔60%多,大小便失禁的佔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