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第二春

    這個問題有點大,涉及的範圍非常廣,在這兒無法展開來詳細回答。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些簡單的回答。

    一、什麼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積累、篩選、傳承的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和,即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

    1、傳統文化的含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內容。包括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等。

    2、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包括諸子百家、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劇、建築、漢字漢語、中醫、民間工藝、地域文化、衣冠服飾、動物植物、古玩器物、飲食廚藝、傳統音樂、中國對聯、名山大川等。

    二、傳統文化有什麼作用?

    1、傳統文化的社會時代價值。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鞏固,有積極推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2)傳統文化構建“以孝為本”的家庭關係模式,有助於以家庭為中心的倫理觀念的形成,對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團結有重要作用。

    (3)傳統文化有助於培育以“德”為中心的個體價值觀,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養,對維護家庭和國家的倫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2、傳統文化當今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1)傳統文化中的豐厚思想遺產,比如“以德治國、民惟邦本、和而不同、重德重教、天下為公、革故鼎新”等,正在經過創新轉型成為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文化資源,成為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

    (2)傳統文化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價值紐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它可以凝聚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激發各民族成員的歸屬意識、認同意識和進取意識,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是現代化程序中促進國家統一、維繫民族團結、尋求價值和諧的終極文化基因。

    (3)傳統文化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追求的真善美,是一種道德踐履之學、內聖外王之學、安身立命之學和人生智慧之學,蘊含的大思想大智慧,可以慰藉心靈、涵養德性、純潔情感,為解決當代人的思想意識與價值困惑提供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是華夏兒女保持族群認同和精神團結的文化符號。

    三、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1、中國傳統文化要區別對待,去糟取精,服務於社會進步。

    精華部分:比如說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精神境界:"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糟粕部分:比如說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君子憂道不憂貧"、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阻礙發展等。

    2、從新代的角度,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鑑別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崇尚天倫("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不屈不撓(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功業抱負("匈奴未破,何以家為","秦時明月漢時關",)、天人共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等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不能全盤汲取,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3、對傳統文化,要繼承、借鑑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復興。新時代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文休復興並非要復興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新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而且要從融入世界文化角度來傳承和發揚,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 2 # Ostovige

    題主能問這個問題,說明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並且發現了一些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衝突的地方。這個問題問的很大,很難回答。因為文化是多個層面的,在現代,遇到的挑戰也是多個層面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將文化分成兩個大的層面來看:精神層面,物質層面(行為、生活層面)。

    傳統文化在精神層面上,核心是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哲學,表徵是以人為本,提倡透過完善自我達到身心和諧、人我和諧,乃至天人和諧,從而成為一個完全自由的人(或者叫從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世界)。通俗的表述這一追求就是:我做事憑良心,做到這樣,我安心。聽起來很普通吧?但實際很難做到。連孔老夫子總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更不要說普通人了,做個好人難,好人還常常“好心辦壞事”。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只能透過不斷學習、思考,和實踐,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為。

    為了這個精神追求,在物質層面,就有相應的行為規範了。儒家認為從仁義禮智信入手。道家講減少慾望,無欲則剛,無為而治。佛家講眾生平等,慈悲圓融。如果想了解這些規範,建議從經典學起。

    另外,在物質層面還有傳統文學、藝術、技藝、飲食等,但這些層面,離核心太遠,很多是後人顯示聰明、自己揣度、以盲引盲,有些甚至是以訛傳訛、迷信瞎搞。這些糟粕,導致了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偏差,必須去除。但如何辨別精華糟粕,只能靠自己去研習經典,用正知正見去辨別,去破除。

    至於如何與現代文化連線。我認為還是有個“體用”的關係問題。只要認可做事憑良心,其實就是在堅持傳統文化。良心,是中華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最根本的一點。堅持了這個本體,就可以判斷現代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如果你仔細去揣摩下,就會發現現代文化中的精華,不正是傳統文化精神追求的延續麼?那些現代文化中讓你不舒服的糟粕,不也正是傳統文化精神追求中要摒棄的嗎?

  • 3 # 喜馬拉雅之魚

    我以為,傳統文化是源,現代文化是流。傳統文化是根本,現代文化是是補充和發展。中華文化幾千年流傳,它的源流是十分分明的。所謂現代文化也不過是時空發展到今天,地球各種文化在中華的更多的匯聚。放眼未來,這個階段文化的結晶和遺留究竟為整個中華或者人類文化做出多大貢獻,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寫一到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