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尺青
-
2 # 家哥搞笑娛樂
作為喜劇界的兩位大師級的前輩,趙本山和郭德綱分別是小品和相聲兩個領域的代表人物。趙本山開創了本山傳媒,收了許多的徒弟,同樣郭德綱的德雲社也有眾多徒弟,同樣是收徒弟,趙本山和郭德綱的區別不小,網友:看場面就知道。
-
3 # 文章的寓意
雖然都是收徒,但是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趙本山是以公司製得收徒弟,徒弟是徒弟,但是都有籤合約,郭不一樣,徒弟都沒有實質的合同,不然也不會有那幾個出現了
-
4 # 讓我們一起發現生活
趙本山和郭德綱是小品和相聲兩個行業的成功人士!不同的是,趙本山較早被業界認可,也出了很多經典作品!郭德綱則是較晚被業界認可,用他的話說就是把別人熬走了,就剩他了。
二人收徒也是別具備特色!
趙本山徒弟多是帶藝拜師!也就是說,本山弟子拜師前已經是二人轉演員了,身懷絕技。拜師之後,藉助本山傳媒進一步包裝發展。
郭德綱的徒弟多半是年幼從藝,也有半路出家的,當然也有少一部分是帶藝從師。也就是說郭德綱的弟子都是手把手教出來的,自己培養的弟子!
當然,二者也有共同點,就是成名後,很多明星藝人拜在二人名下,實際也沒有學藝!
另外,郭德綱有逆徒,並且互相不往來!
趙本山沒有逆徒,誰也不敢叛逆!即便不再合作了,也是好朋友!
這就看出來,二人的魅力和魄力,及行業影響力了!
-
5 # 浮誇年華
全都是看 人的素質 品德 德性 他們不看有沒有才華 只看人怎麼樣 再笨的人 怕品德良好 他都會收 在聰明的人他道德敗壞他不會收的
-
6 # 在岸上的貓在水裡睡覺
簡單說藝術形式的不同,造就了收徒方式的不同,培訓徒弟的方式不同,最後徒弟的成就和給大眾帶來的結果也不相同。
郭德綱是傳統相聲藝術傳承,講究的是自小培養,有一整套的學習和培訓方法。最後學成還要跟師傅從藝多年。
趙本山是東北民間藝術,二人轉。他帶的徒弟一般都是有一些藝術功底,最後跟他的。他多數的時候只是指點和引領。因為有劉老根大舞臺,趙本山的徒弟也會跟他一起表演節目。
一個是自小培養,一個是後來拜師。自然對徒弟的管理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也造就了大家對兩個人徒弟的看法不同。
無論怎麼說,趙本山和郭德綱都帶出了好多出色的徒弟,他們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我們都得向兩位老師致敬。
-
7 # 打工者家常菜
趙本山的徒弟都是帶藝拜師,郭德綱的徒弟都是從零開始成長,所以趙本山的徒弟拜師只不過是為了找一個平臺,郭德綱的徒弟拜師是真正的為學手藝。
趙本山是為了事業轉型,他收徒的目的是整合市場資源,徒弟拜師的目的是獲得資源扶植。
而郭德綱是培養演員,因為他沒人脈可用,只能用最笨的辦法:自己培養演員。他收徒的目的是創造新資源為己所用,而徒弟拜師的目的就是學個手藝。
其實看兩人的收徒儀式就明白區別,趙本山是廣邀賓朋,讓整個東北地界都知道某某拜師。而郭德綱收徒弟基本都在小劇場,就在正式演出前走個儀式,請到場觀眾做個見證。
回覆列表
趙本山和郭德綱出道時間不同,面對的市場和人才也不同,所以收徒弟方式也不同。
趙本山成名時,已經接近人到中年,當時二人轉是東北非常普遍的地方戲,有大量的從業者,只不過二人轉的藝術地位不高,過去俗稱炕頭戲,有大量的低俗內容,一般的演出場所就是村口大院,田間地頭,這種面對面演出的方式,需要演員有極強的表演功力,所以在唱二人轉的隊伍裡,藏龍臥虎,好演員比比皆是,不缺人才。
趙本山也看準時機,開始收徒,他收的徒弟,基本都是已經有過多年舞臺經驗,經過千錘百煉的人物,不需要他再傳授基本功,不需要他再給徒弟們做加法,而是幫他們作減法,讓他們扔掉不良的習俗和不健康的內容,規範他們的表演方式和內容,這樣迅速就收穫一大票人才,然後他以集團化運營的手段,包裝徒弟,擴大演出市場,比如組建遍佈全國的劉老根大舞臺,組建本山傳媒拍電視劇,拍電影,上電視演節目,參加綜藝,徒弟們都有適合自己的舞臺,影響和收入與日俱增。
趙本山收徒時都和徒弟有協議,入我門下就按照規矩走,獲得的資源肯定要比自己單打獨鬥強的多,不過走紅後也不能翹尾巴,先小人後君子,把利益分配和雙方權責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他和徒弟既是師徒關係,也是合作關係,就有了現代企業的股權分配機制,徒弟們借趙本山的名頭出名,回頭服從管理,利益均沾。
趙本山的徒弟,那麼多都是大紅大紫的,可是沒有一個人敢和趙本山叫板,也沒有一個人叛逃,這種合作方式是最大的保證。
郭德綱的相聲天賦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他的舞臺表演能力讓徒弟們佩服,可是當時他教徒弟時,他也是在學習階段,他和徒弟們屬於一起摸索打拼,所以他授課的威望就不夠,後來曹雲金和何雲偉都不承認自己的本領都來自郭德綱,就是這個道理。
郭德綱初期組建北京相聲大會,是和張文順,李菁,徐德亮,王文林等一起,並沒有明確的社團概念,大夥就是攢局表演,掙錢一分,沒有明確誰是班主,誰是演員,誰是老闆,誰是打工的。後來德雲社火了時,那些人發現,德雲社的法人是郭德綱的夫人王惠,就是說他們一起打拼起來的社團,原來都是給王惠打工。以前沒有他們的股份,現在也依舊沒有,他們只是演員,掙多少錢,看老闆的心情。
後來大家都知道,創業元老紛紛出走,其實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中中國人歷來都是這樣,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君子不言利,合夥做生意時,都是義字當先,全憑義氣,事業沒成功,大家都不會先談利益分配的事情。創業時的股權分配,利益分配沒有談好,一旦事業成功,這些矛盾就會爆發,這是一個真理,也是自然規律,所以德雲社當初的分裂,就是沒有像趙本山那樣,先談好利益分配問題。
後來德雲社也進行了公司化運營,股權利益分配,也都有了標準。只要有規矩,事情就好辦。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幹什麼的,就是給整個行業制定規則的。為什麼相聲團體這麼多,別的團體出事少呢?因為好多團體都有行業協會裡的人,他們知道行業的規矩,能很好的制定規則。而郭德綱一直沒有進入正式的行業協會門內,他的藝術水平是高明的,可是當時的管理水平就差遠了,直到現在德雲社也沒有加入曲協,其實這是不正常的,即使德雲社再火爆,他也是邪派高手。
郭德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知道他還沒有到趙本山的地步,他在相聲圈裡,以前基本沒有朋友,所以想像趙本山那樣收徒是不可能的事情,靠引來成名的人物裝點德雲社的招牌,很難,所以就從內部培養。有了梧桐樹,鳳凰自然來,後來德雲社辦學,大批的好苗子都來學習,這樣,慢慢的德雲社就有了大量的人才儲備,郭德綱收這些白丁們為徒,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成才就容易的多,而且忠誠度,服從度都非常高,他在徒弟們出徒後,用簽約的形式來簽約演員,就一切順理成章,走入正軌了。
如果給趙本山和郭德綱打個比方,趙本山相當於明教教主張無忌,手下的光明二使,四大法王,五行旗,五散人,可以是來自三山五嶽的高手,張無忌憑藉絕世神功,都能收復他們為我所用。
郭德綱就是武當張三丰,悉心調教武當七俠,兵不在多而在精,全是他的嫡傳弟子,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明教和武當派,雖然人員構成不同,可是都是在江湖上呼風喚雨的名門大派,趙本山和郭德綱收徒雖然不同,最後都能殊途同歸,讓社團齊心合力,擰成一股繩,開疆拓土,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