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盛世修書,明朝成祖朱棣時期修了《永樂大典》。清朝乾隆帝自然是不甘寂寞修了《四庫全書》,可是經過一些學者考證,乾隆帝藉著修書名義毀了不少不利於滿清統治的書籍,毀的書甚至佔了四庫全書的近半,還篡改了不少不利於女真族的書籍,那麼乾隆帝到底毀了多少書?篡改了什麼書籍?為什麼呢?
4
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吳晗

    編撰四庫全書,銷燬對大清不利的書籍,據統計不少於一萬三千卷,焚燬總數15萬冊。除了銷燬書籍,他們還對明朝檔案進行了系統性的銷燬。明朝1000萬份檔案,只留下3000餘分,這就是說僅留下0.3%而已。單純的銷燬尚可以粗略統計,對於書籍的篡改已經無法統計出其數量。

    岳飛的《滿江紅》中的:“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成了“壯士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文字獄大興的清朝,編撰書籍最需要的文學才能,而是謹慎小心。他們必須字字斟酌。

    四庫全書要求全國各地進獻書籍,不僅不利於大清的文獻要銷燬,連涉及到契丹,蒙古,女真,遼金元的文字都要更改。查繳禁書達三千多種,總共涉及焚燬約15萬冊,七十萬部。

    魯迅先生曾在《病後雜談之餘》中寫到:“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和乾隆兩朝,對著作的手段足以令人精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皇帝編撰的四庫全書,被頌為一代偉業,但他們不但搗亂了古書格式,還修改了古人文章。不但藏之於內庭,還頒之於文風較盛之地。使天下士子永遠不會覺得,中國的文人還有骨氣的人存在過。”

  • 2 # 滿樓說書

    多數人談《四庫全書》,只識“四庫全書”四個字而已,哪裡真懂得什麼《四庫全書》!

    可以這樣說,99.99999999999999%的華人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四庫全書》,會接觸《四庫全書》(接觸一本即算接觸)的華人不會超過一萬人。

    以此零瞭解基礎卻大談特談什麼《四庫全書》編書毀書,這是滑天下之大稽。

    《四庫全書》不是什麼書都能收進去的,把已經徵集而沒有收進去的書都說成禁燬,這種伎倆實在太可笑了。

    就像現在阿貓阿狗寫的垃圾書,難道也能收進去嗎?這種毫無價值的貨色就算編書時不扔了,難道還能流傳?那些所謂的禁燬的書,絕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

    要知道,如筆者先祖、永樂朝內閣大學士金幼孜所撰前後《北征錄》,記載的永樂皇帝數次徵北經歷的書尚且不能入選而只能存書名及提要,何況是其他書呢?

    想進《四庫全書》流傳千古?哪那麼容易!

    《四庫全書》對儲存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功德無量,這是無可置疑的。以官方力量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各種古今書,也是前朝從未有過的文化盛事。

    先來了解下《四庫全書》的成書過程。在甄別之前,收集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年之久,甄別編撰開始後,收集工作仍在繼續。僅收集工作,是何等的認真對待?!

    之後,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三種意見。

    所謂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庫全書》;

    所謂應刻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應抄入《四庫全書》,而且還要另行刻印,以廣流傳;

    所謂應存之書,是指不符合抄入《四庫全書》條件但質量過關的著作,可以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存其名,列入存目(提要),以備後世查考。(如前文提到的《北征錄》)

    如此,《四庫全書》收入的基本都是有重大價值的、真正的經典,其中共3461種,成書79000卷,近7.7億字。

    如今,真正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誰不要去查《四庫全書》?這些學者都不說什麼,輪得到那些見都沒見過《四庫全書》的網文專家說三道四?!

    現在說那些不錄用的(也就是網文專家嘴裡禁燬的),說也有三千多種,還有說七千多種的,這些都是質量不過關或本身損毀嚴重或根本毫無價值的,存書名或退回或銷燬了事。

    當然,含有反清傾向的書籍刪改或直接做禁燬處理,甚至還要牽連到相關人等。這確實應該批評,但這等事,歷朝歷代皆如是,清朝這麼做也並不突出。

    事實上,反朝廷而不被追究、沒有文字獄的朝代,有嗎?沒有!那又何必單獨把清朝拿出來吊打呢?

    百度百科上“四庫全書”的詞條,其中對四庫全書的評價,誠可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故意混淆是非,令人難以容忍。

    以一過而棄九功,有是理乎?如此非理性情緒,是可取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瞬間消逝一半人口後,真的會像電影裡那樣變得一片荒涼嗎?人類真的經不起打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