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夕魄騰輝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先來看這段話,照一般的解釋,一個人應該懂得滿足,才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那麼問題來了,人什麼時候才會滿足,什麼時候才叫適可而止?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比如說我現在錢掙得夠不夠多,能不能再多掙一些?我現在這個位置能不能再向上走一步,能不能官兒做得再大一些?判斷的標準在哪裡?不爭吧,心有不甘,萬一成了呢?爭吧,弄不好原有的賠進去怎麼辦?在事情沒有定論之前,都處在患得患失的境地。這個就需要智慧了,智商三百六,沒用的,也許能比人多拿一些,但最後也可能死得最慘。

    其實《道德經》給出瞭解釋,“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老子沒有直接給答案,等於知心姐姐給大家做心理疏導了,好好想想人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人所求的一切都為了什麼?潛在的臺詞就是你所追求的這一切歸根到底還不是為了這個“身”,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沒有這個“我”一切無從談起。所以何為知足,何為知止要從根本上求,向內找,所謂自知者明。如果向外找永遠沒有止境,我家電視是四十三寸的,隔壁鄰居居然買了個六十寸的,不行,趕明兒我得弄個電視牆。要是這樣,你把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大廳搬回家也不能知足啊,還有更好的。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好了,結論是人必先自知而後才能知足,知止。

    強調自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必先從自我的修養開始,知道自己的不足,儘量的完善自我,這才是最大的資本。德不配位,名不副實,最終還是給自己找麻煩。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自然不會做出格的事兒,就不會招來羞辱與災禍。

    最後我想說的是老子這段話並不是教大家明哲保身之術。只是就人只知外求而不知內省的過患加以闡述,內省知有其止而用也無窮,自然知足,外求知也無涯而用有所不至,自然不知足。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真能明瞭無身之妙,身名之患自然就沒有了,不見而自明,不知而自止,不求而自得。至於信不信得,行不行得,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信仰,都有自己所行的道路,沒有高下之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各安天命吧。

  • 2 # 春熙八字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把前半句也寫出來:“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是說虛名與你的生命哪一個重要?你的生命跟錢財哪個重要?得到名利與喪失生命哪個重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一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多多藏寶,(指名利財務)雖藏的多但你的生命很快就會喪失掉。一個人能夠知足,就可以常樂,不會遭受很多侮辱,知道何時滿足,何時停止,不會一直追名逐利,那你生命的意義就可以發揮出來,就可以長久平安了。

    春秋時期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范蠡早年與文種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夫差,稱霸諸侯,後辭官遠遊,三次經商成鉅富,又三次散盡家財,扶危濟困。堪稱華夏第一慈善家。范蠡深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貪戀權貴,早早功成身退,避免了災禍。財富來源於正當經商,財自道生,能夠聚財,但不貪財,能三次散盡家財,扶危濟困,為子孫積德。所以范蠡富貴一生,子孫賢能者不計其數。

    戰國末年最有權利的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的呂不韋,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政治核心,任相國,號稱“仲父”。後輔佐秦始皇攻伐六國,權傾天下。後因嫪毐集團判亂受牽連,被免除國相職務,落得最終飲鴆自盡。呂不韋這樣的結局就是不懂得“知止”,不知道全身而退,最後功業雖成而身廢,不得善終。

    馬得意,會失蹄,人若得意,定會失意,水滿則溢,物極必反,萬事萬物,迴圈終有定數。扶搖直上時,走下去很容易,在這時停下來,反而是一件更需要智慧和勇氣的事。“適可而止”與“功成身退”是一種美德,更是自我保護的明智之舉。我們與聖人之間差的就是“知足知止”的修為呀。

  • 3 # 瀟陽日記

    至於你提出的有多少人信,一方面說明遇到了困惑,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多少人信不是評判老子這句話正確與否的標準。標準在於你能不能合理適度地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效果

  • 4 # 申正團1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變化,都又有他們的極端,以但到達極端就會向他的對立面轉換,這個時候好事就會變壞。我想每個人在都會嚮往好的生活,這個時候就要學會知足,知止!

  • 5 # 松樹lasabc

    這是老子的期盼,人是慾望的產物,從出生始就知道吃。但那時確實知足,吃飽就好。長大後就失了本分,欲得心失了控制。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控制不住心的貪念,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私心,因為滿足私慾總比苦修來的快樂。看過狗吃肉和狼餓肚子的原因就知道寧受辱也不能餓死的可悲了。這就是知足不辱的難行。知止不殆是老子的慈心引導,鼓勵後輩努力精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在幼兒園大哭大叫,回家也是,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