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月與他她它

    因為男女比例太大,中國女性都是大熊貓了,這個作為他們專屬的節日,你是要有所表示的。沒人逼著你讓它變成女王節!達爾文的進化論優勝劣汰,不把女性當寶的人都會逐漸淪為單身狗!你想做只安靜的單身狗還是想成功轉型呢?

  • 2 # 今聞遠

    婦女節好像是年齡較大的婦女的節日,而我們女性同胞因為對年齡敏感,不願這樣讓人稱呼,尤其是一些人的過分玩笑話,讓我們很難堪。

    而現在的女生節,女王節,因為換了一種說法,我們很開心地度過了這個原先讓人難堪的節日,而且也增加了和同伴的互動。

    當然,還有便是商業的推動,正如光棍節變成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婦女節也是一樣的。過幾年,可能我們就像忘記光棍節一樣忘記了婦女節,不過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畢竟是我們國家自己的節日。

  • 3 # 姚廣孝wayne

    “婦女”這個詞,在官方辭典裡,其實是對成年女子的通稱,並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14歲以上的女性就被稱為婦女了。

    另外,伴隨著西方第一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很多國家都設立了婦女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勞動女性一次次爭取自身權益的運動而設立的。這幾年來,由婦女節演化而來的女生節、女神節、女王節似乎更加博人眼球。那麼,為什麼婦女節強行變成了女生節呢?

    《說文》中記載“處子曰女,適人曰婦。”也就是說,在文言語境下,女指的是未婚女子,婦指的是已婚女子。這就是在今天的語境下,“婦女”相對於“女生”而言給人感覺年齡變大了的語言源頭。也因為這個語言源頭,婦女節讓人誤會成是已婚婦女的節日。

    “婦女”從來不是一個貶義詞,但是有些人卻覺得這二字很難聽。當一個年輕男性被評價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他一定會很開心,因為這代表了他的成熟、獨立和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年齡變大”的意味,但是並不是什麼負面評價。相反,如果用“婦女”這個詞用評價年輕的女性,她十有八九會不快。因為,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年齡變大往往被視為女性 “資本降低”。這就是年輕女性不想過婦女節,而要強行過女生節的社會心理。

    或許是因為年輕女子覺得“婦女”還離自己很遠,彷彿這兩個字象徵著年老色衰,從而讓商家抓住了這個營銷的點。在電商發達之前,“婦女節”並不像今天這麼熱鬧。在這個言必稱女王、女神的時代,“婦女”二字根本不是商家想要的營銷效果。眾所周知,女性網購的購買力遠遠大於男性。在炒作出雙十一、雙十二等傳統的網購狂歡節之後,電商造節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女生節”、“女神節”。為了討好女性消費者,電商紛紛將婦女節改頭換面。京東推出蝴蝶節,蘇寧推出閨蜜節,1號店將這一週定位“寵愛女人節”,亞馬遜中國推出女人節……各大電商平臺的推波助瀾,是婦女節強行變成了女生節的資本因素。

    如今,女生節的熱度日漸高過婦女節,有不少人在討論女生節是不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畢竟,婦女節強行變成女生節是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媚俗化(用女生、女神等代替婦女的字眼)和物質化(電商平臺以“女神”為噱頭促銷)。女性抵制“婦女節”,轉而擁抱“女生節”“女神節”,本質上就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她們損失的遠遠大於得到的。

    話說回來,面對這個重要的節日,最重要的是不能忘了婦女節的核心意義是為了紀念婦女爭取自身權益的鬥爭。在享受節日狂歡的同時,也需要謹記歷史上那些先行者的不易。

  • 4 # 胡社會社會

    摘要:3月8日一直都是婦女節,3月7日才是女生節。而女王節則是今年線上商家搞活動,強行推出的一個新概念。

    三八婦女節,是第一代女權主義者為了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做出的貢獻,而設立的節日。由來是美國芝加哥勞動女性在1909年3月8日罷工,演化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勞動女性的假期。

    至於三七女生節,起源是中國的山東大學生,因為不願意過婦女節,所以選擇在婦女節前一天,確立為女生節。現在也已經眾所周知。

    至於為什麼不願意過婦女節

    首先,隨著教育年限的增長,一些已經達到法定婦女年齡,但是還未成家的女性,不願意被稱為婦女。因為顯老。

    其次,婦女節三月八日,和三八同音。因為早期港臺劇的影響,三八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所以女性自然不願意在這一天過節。

    而女王節,則純粹是商家為了促銷,討好客戶而推出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元銅幣排在50珍裡,此幣背桂,算不算稀品中的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