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彩虹58394155
-
2 # 一笑而過7419491097868
假如老人兒女多,老人又久病,兒女負擔小,可以輪流伺候,但是兄弟姊妹間矛盾多,心累。假如是獨生子女,兒女負擔重,沒有矛盾,身累!但是誰都有老的一天,伺候老人盡力而為,不要留下遺憾
-
3 # 七嘴八舌大家說
一、老人生病後子女最開始是會著急上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種境況真的很讓痛苦。老人一輩子辛辛苦苦,不指望做子女的將來能夠給他什麼高檔的生活,其實大家開開心心地一直走過來就很幸福了。子女在老人面前要表現得Sunny、堅強,同時要好好鼓勵老人,給他以家庭的溫暖和戰勝病魔的信心,不管面對怎樣的生活,我們都應該把眼淚放在心裡,笑對人生!其實,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有沒有信念和激情,流星瞬間剎那間的隕落卻是永恆的美麗。
二、慢性疾病後期需要資金和人力照顧會產生焦慮心理。
照顧病人時間久一些,每個照顧者付出體力和精力都很多,所以也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現代社會壓力大,如果家庭經濟基礎好還好,否則醫療費也是很大的負擔,更何況大家都需要工作,並不能長期請假照顧老人,即便是自己做生意也很難全身心照顧老人、如果兄弟姐妹多並且團結,那麼經濟壓力也個人精力都能好一些,獨生女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可能更為焦慮。
同時焦慮情緒是會傳染的,有時病人因為一些擔憂、恐懼而情緒不穩定,一會激動一會消沉,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就會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由內而外,自然軀體的狀態也會跟著不好。
病人的狀況反反覆覆,可能會導致家屬更加焦慮。久病床前無孝子也是存在的,長久的焦慮對於一些人而言的確是痛苦。
三。父母患病後兒女應正確開導老人。
1.正確認識恐懼感。恐懼感不完全是壞的東西,它有些時候可以讓我們避免危險,只要正確認識它,焦慮情緒就會很快消除。
2.每天要多想愉悅的事情,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態。可以把每天、每星期自己覺得最快樂的事情記錄下來,可漸漸增加愉悅的感覺,不再過多沉溺於病痛和不好的事情。
3.工作上認真細緻、一絲不苟是好的,但不應該把這種過於嚴謹的作風帶到生活中來。要學會放鬆,生活過得瀟灑一些。
4.不要做什麼事情都想分出個對與不對,錯與不錯。這樣為人處事才能心胸開闊,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5.恐慌、焦慮情緒或心慌、心悸現象的出現,往往有一個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的短暫過程,不要過於擔心和緊張。應該學會冷靜分析,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沒有什麼大的毛病,精神就能夠很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6.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正常人,把獨自活動當作一種正常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獨自活動的質量。
7.每天堅持散步。在散步過程中注意發現美好的事物,學會欣賞它們,放鬆心情。
8.培養多種興趣,書法繪畫、吹拉彈唱,都可以愉悅身心。
9.多參加集體活動,經常和家人朋友聚會,多到戶外去遊玩。
-
4 # 不約帥哥
這種說法不成立。你小時候生下來只有那麼大隻有那麼長,你哪裡不舒服,你夜以繼日的哭鬧,你父母輪流哄你入睡,整天整夜抱著你走過去走過來,你如何舒服如何抱;你生病了,你父母守在你的床頭,陪你打點滴,打完點滴又給你按摩;你讀書了,清早起來為你煮飯炒菜,讓你吃上可口的飯菜;你不守規矩,在外面惹是生非,父母為你陪笑臉,甚至出醫療費;這一切父母沒有埋怨過,沒有把它們當成折磨,依然無怨無悔,如今父母大了,年紀大了,盡孝是時候了,照看好生病的父母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義務,怎麼能說是折磨!
回覆列表
老人生病是正常現象。只是人老了,行動會有很多不變,需要他人的幫助。作為老人的家人要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是彰顯親情關愛的具體表現。作為生病的老人,也要積極配合,樂觀面對病情,對親人的幫助也要心存感激,給予感謝。有的老人生病了,不能正確面對,對家人的照顧過分挑剔,任性耍性子,讓家人為難,是很招人討厭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能長期護理有病的老人,互相理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