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對視影音

    個人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劉禪都是懦弱的,無能的,其實不是,史書《三國志》中,曾說過劉禪很具有君主風範,很想法的皇帝,只是諸葛亮的鋒芒太亮了,蓋住了劉禪的風頭。

    蜀國到後期時,能征戰的大將,沒有多少了,要不然,書上也不會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如果劉禪不投降,死傷無辜百姓,這就不好了,劉禪當時可能出於不想無辜百姓和士兵捲入,所以才會投降吧。

  • 2 # 優己

    如果諸葛瞻不出戰的話自然可以守得住!我們得看鄧艾這支部隊,這是一支翻山越嶺的輕裝部隊!那就代表這支部隊不僅缺乏重武器更缺乏攻城器械!就算把這支部隊放到城下,那麼這支部隊唯一的攻城器械只有繩子以及臨時釘造的木梯。靠著這些武器去進攻綿竹城,本身就是痴人說夢,即便能夠攻破綿竹城,也攻不下成都城!只要堅壁清野,鄧艾軍也只能無功而返

    但是諸葛瞻就是廢物!明知這是一支孤軍深入的敢死隊,竟然跟這麼一支部隊打野戰!成都的留守部隊本來就遠離戰場,久疏戰陣。怎麼擋得住這支非勝必死的敢死隊!而且,諸葛瞻打敗了也就算了,竟然不懂得撤退,導致蜀漢軍全軍覆沒。這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對軍心的影響,朝廷內部膽寒不敢反抗,鄧艾軍則士氣空前強大;二是資敵,這支部隊的所有武器裝備全部落入鄧艾軍手裡。鄧艾軍拿著這些繳獲的物資再去打蜀國,蜀國自然扛不住!

    由此可見,蜀漢滅亡這口黑鍋諸葛亮得背。教育的失敗導致養了個笨蛋諸葛瞻!假如諸葛瞻有陸抗那麼個能力,在當時的情況下,十個鄧艾也得被虐!

  • 3 # 小王看三國

    公元263年,曹魏由鍾會帶頭,號稱18萬大軍,三路攻打蜀漢。

    雖說蜀漢氣數將盡,但畢竟還有姜維在。姜維帶領兵馬將鍾會的大軍阻擋在劍閣。要知道,劍閣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姜維守個一年半載的時間一點問題都沒有。

    就在鍾會萌生去意的時候。小夥兒鄧艾領3萬精兵,偷渡陰平關,由狄道至沓中,進而偷渡陰平,其中的難度自不必說,根本就是用繩命在開路。像今天我們在電視上看得懸崖村,抓著繩子上下懸崖,基本就是一個路子,可以自行腦補。

    鄧艾渡了陰平,來到江油城下,此時的他們已經是缺兵少糧,一支疲敝之師。如果他們能夠迅速攻下江油,將會得到糧草和兵源補給。且會有喘息的機會。

    如果江油守將馬邈能夠像諸葛瞻一樣頑強抵抗,那麼鄧艾小兄弟和他這一票兄弟都將埋葬在這裡。成為中國歷史上出奇制勝的反面教材。

    但歷史卻不容假設。面對突如其來的曹魏士兵,守將馬邈竟然不戰而降,這真是上天的眷顧。鄧艾不由分說,得到了休整,進一步南下,攻破涪城。來到綿竹城下,直指成都。

    劉禪得知鄧艾的大軍攻破涪城,逼近綿竹,便將成都的全主力交給了諸葛瞻。讓諸葛瞻與鄧艾拼死一戰。

    諸葛瞻與諸葛亮名字雖只差一個字,但軍事指揮能力卻是天壤之別。仗著士兵數量多。想要跟鄧艾在成都大平原決一死戰。諸葛瞻打敗鄧艾先鋒了師纂和鄧忠。

    而出鄧艾鼓勵將士,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置之死地而後生。戰勝諸葛瞻,才能活下來。

    於是乎,士兵各個士氣高昂。爭先恐後,奮力死戰。攻下綿竹。諸葛瞻,諸葛尚,張遵均戰死。十分慘烈。

    鄧艾的前面就是成都大平原。此時城內的劉禪在大臣譙周的建議下,開啟城門,投降曹魏,不做無謂的抵抗。

    至此,存在了41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

    有人說劉禪抵抗的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成都的兵全都交給諸葛瞻帶去綿竹了。綿竹一戰,成都最後的一絲能抵抗的軍事力量也損失殆盡了。

    此時的蜀漢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官員貪腐嚴重,民生凋敝。加之益州本土勢力並不支援蜀漢這個外來政權。

    在那個時期,如果士族不支援,那麼這個政權將不會長久。故而已經喪失了抵抗的民意基礎。

    最重要的是,鄧艾率領的軍隊早已不是剛從陰平過來的野人部隊了。他們士氣正盛。陣容嚴整。加上鄧艾這個具有非凡軍事才能的將領坐鎮指揮。攻下成都如探囊取物耳。

    所以根本抵抗不了,扛不住打。其實從百姓角度來講,這樣也好,避免了生靈塗炭。無情的殺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婆婆一起住,婆婆話很少,怎麼和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