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十年來,現在京劇舞臺上查的還是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卻沒有能夠開宗立派的。當年梅蘭芳,裘盛戎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自成一派,挑大樑了。按說那時的傳播手段可比現在落後得多。為什麼那個時代名人輩出,而現在沒有一個能立得起來的角兒呢?出來幾個常露臉的,也不過張口梅派,閉口裘派。是因為所謂的謙虛?
8
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這兩位巨擎,梅蘭芳先生的情況個人不敢妄語,但是個人對正生、正淨這兩工都比較喜愛,且妄自說一下裘盛戎先生。

    不開玩笑地說,正淨這角色,根本就不是能教出來、學出來的,大半的情況是靠天賦。

    想獨創正淨的新一門,光是要等具備超級天賦的人誕生,估計也得一百多年才能出一個。

    而這人除了唱功天賦以外,又需要相應的理解和創造的天賦,還要有一位能夠因材施教的好老師引導,使他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並且,還要京劇的市場比較火熱,有能讓人努力的積極因素,激發他的上進心。

    照這樣盤算下來,有著諸多因素的影響,想要湊齊了所有條件,實在是不易至極。再受些行當裡功利風氣的影響,誕生這類“大家”的機率就變得更小了。

    事實上,自從裘盛戎先生之後,前後也出過幾個大花臉演員,方榮翔、李長春、孟廣祿、楊赤等等,但他們都只能用“還不錯”來形容。

    而像之前包括裘盛戎在內,侯喜瑞、金少山、孫盛文,甚至包括袁世海在內的這些人,哪一位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還都是“難以”甚至說“無法”複製的,所以正淨這一工,在巔峰時候過了以後,基本就是傳一點失一點,新人加進去的東西不如失傳的多。

    所以正淨想大火,再出個能開宗立派的超級高人,只能等待奇蹟。別的不說,只“天賦”這一條,就足以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且得照著一二百年等下去呢。

  • 2 # 夏瞄淺談

    要想自成一派,首先就是要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的,代表作品要有藝術的高度和難度,可以引領潮流,並對當時社會及後世社會具有巨大影響力。

    看現在的京劇。現在京劇不是沒有角兒,張火丁、奚中路、王佩瑜、康萬生......哪個不是臺下年復一年的練習,奚大王說,當年他的老師茹元俊先生告訴他:唱武生的沒有資格兩條腿站著,只要站在那兒,就得耗著腿。“我算了算,這些年光《長坂坡》我就唱了一千多場,也不用背戲,熟到張嘴就來”大王如是說,所以你看,奚中路的趙雲,無可睥睨。還有現在紅極一時的張火丁教授,圓場、水袖就那麼一遍一遍的練,難聽點兒說,就像傻子一樣,可只有這樣才能齣戲。按說這般努力,怎麼就出不了大師呢?

    我覺得,重要一點是,沒有人敢創新,現在的京劇地位太高了,都上升到“國粹”的境界了,所有的表演都有自己的規則,突破這些“規則”是要揹負歷史責任的。有幾個敢創新,又有誰敢突破規則。

    再有,老一輩大師,憑嗓子吃飯,市場經濟,所以玩了命的創新,要和別人不一樣。現在都是“文化傳承”,拿工資,鐵飯碗,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練好老一輩傳下來的技藝,評教授,寫論文,當藝術家,又有裡子又有面子豈不快哉!

    最後,不可避免的,京劇確實小眾化了,沒有出大師的土壤了。你看,出大師的年代,那時候那時的京劇就是流行文化,是最火的。演出資訊上報紙,演完就有評論,有人愛看新戲,有人愛聽老戲,名角也有排行榜,也是明星制,專門的戲劇報紙……就是這麼的有排面。我堅信大師都是被捧出來的。而現在京劇就和熊貓一樣,大家都知道,說起來大家都是挺喜歡的,有些人也願意掏錢買票去看一看,可是熊貓畢竟是熊貓,它不能像你家那頭二哈一樣,可以天天盤它狗頭。

  • 3 # 煙雲盡處心高遠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缺乏廣泛的選拔基礎。過去喜愛也好,謀生也好,有很多人從2、3歲就開始學習京劇,有天賦者經過長期刻苦鑽研,可以成為開宗立派的大師。而現在根本不具備這樣的人才基礎。第二,群眾基礎已發生根本改變。過去華人聽戲幾乎是唯一的娛樂和文化追求方式,而現在戲曲只能成為大型聯歡會的一個節目。第三,出類拔萃的人才往往被帶偏。因為娛樂流量的需要,戲曲屆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往往去走傳統文化和流行音樂結合的路子,確實也貢獻了很多金典流行音樂,但有可能成為戲曲開宗立派的人才就在這種結合中被帶偏了,流失了!

  • 4 # 蘇俊傑1948

    時代不同了!梅尚程荀、馬、麒、溪、言一位名家一個劇團,一戲一風情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今天的京劇舞臺上,即便是紅遍全國的角兒,也不可能將喜歡看電影電視、歌劇舞劇、流行音樂的各類觀眾們,拉進戲院。觀眾日益減少,固守幾齣傳統戲,逢年過節唱堂會亮幾嗓子,如何出得了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側切時醫生會告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