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10.5從數字上只比9.7大一點點,但實際感官中10.5還是很要大一圈的,我特別實驗了一下正常學術論文pdf,9.7果然還是偏小,得手動放大到最大(去掉周圍的留白)才看得比較舒服,而10.5直接看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當然,看一兩分鐘和看一兩小時應該還是有區別的。其次,螢幕素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重新整理率上,120Hz並沒有帶來紙質閱讀的體驗,但看完再看60Hz就體現出傷害來了,提升並不是特別大,但人眼很敏感,由奢入儉難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貼合屏不貼合屏的如果不用pencil也沒太大差異,反光問題調整下角度就行了,但我是在蘋果店裡實驗的,在太Sunny下面可能區別就出來了也說不定。第三,Pencil的書寫感受,這是我此行的重點!iPad2018的pencil體驗非常好,但Pro的pencil體驗更好!怎麼說呢,在iPad上是極其優秀的觸屏手寫筆的體驗,而在Pro上則是接近筆紙的體驗。iPad的延遲挺小的,但Pro的延遲基本感覺不出來。而且Pro的貼合屏在這裡大放異彩,筆尖基本上和筆觸是連著的,而不是中間隔了半個毫米懸空!Procreate裡面iPad手感比在各種Note應用裡更接近與Pro,也許是因為繪畫App中筆觸比較淡比較有質感,所以削弱了延遲感的原因吧。最後,顏值當然Pro更好,手持感覺Pro甚至更輕一點(實際上都是469g!)結論,如果沒有體驗過Pro,新iPad非常好,體驗過之後差別還是很明顯的,尤其是準備拿來看paper或者配合Pencil記筆記畫畫的話,還是入手Pro吧。但Pro真心貴,64G版本Pro的價格是128G版本iPad的1.6678倍(32G的iPad日常使用可能會出現儲存空間不夠的問題)
先,10.5從數字上只比9.7大一點點,但實際感官中10.5還是很要大一圈的,我特別實驗了一下正常學術論文pdf,9.7果然還是偏小,得手動放大到最大(去掉周圍的留白)才看得比較舒服,而10.5直接看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當然,看一兩分鐘和看一兩小時應該還是有區別的。其次,螢幕素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重新整理率上,120Hz並沒有帶來紙質閱讀的體驗,但看完再看60Hz就體現出傷害來了,提升並不是特別大,但人眼很敏感,由奢入儉難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貼合屏不貼合屏的如果不用pencil也沒太大差異,反光問題調整下角度就行了,但我是在蘋果店裡實驗的,在太Sunny下面可能區別就出來了也說不定。第三,Pencil的書寫感受,這是我此行的重點!iPad2018的pencil體驗非常好,但Pro的pencil體驗更好!怎麼說呢,在iPad上是極其優秀的觸屏手寫筆的體驗,而在Pro上則是接近筆紙的體驗。iPad的延遲挺小的,但Pro的延遲基本感覺不出來。而且Pro的貼合屏在這裡大放異彩,筆尖基本上和筆觸是連著的,而不是中間隔了半個毫米懸空!Procreate裡面iPad手感比在各種Note應用裡更接近與Pro,也許是因為繪畫App中筆觸比較淡比較有質感,所以削弱了延遲感的原因吧。最後,顏值當然Pro更好,手持感覺Pro甚至更輕一點(實際上都是469g!)結論,如果沒有體驗過Pro,新iPad非常好,體驗過之後差別還是很明顯的,尤其是準備拿來看paper或者配合Pencil記筆記畫畫的話,還是入手Pro吧。但Pro真心貴,64G版本Pro的價格是128G版本iPad的1.6678倍(32G的iPad日常使用可能會出現儲存空間不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