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零度Military
-
2 # 付凱91458867
曹操算是東漢、三國時代的極品:他的政治才能、軍事才能和文學才能是極致的;其節儉,也是極致的。
很多人可能會把曹操政治、軍事和文學上的才能,與其生活上的節儉區隔開來,其實不然,曹操的節儉,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潔,促成其政治軍事成就;他的政治軍事生涯,養成其廉潔的品質。
節儉清廉:家裡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不準薰香
先說說曹操生活上的節儉。諸位讀者已經熟悉的故事我就不重複了,咱就挑幾個細節講一講。
在曹操的《內誡令》裡,有這麼一條:孤不好鮮飾嚴具。大意是我不喜歡裝飾華麗顯眼的用具。例如行李箱,就用竹子為原料,用粗布縫裡子,以帛衣粗布做裡。曹操就是拎著這麼口簡陋的皮箱上前線的,而且這是他的常態,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至於吃的,家裡用餐也不過一肉,就是一道肉菜。甚至曹夫人卞氏請弟弟一家吃飯,連魚和肉都沒有,孤寒得很。
東漢時期,人們喜歡薰香,例如曹操的謀士荀彧,人稱荀令香,或稱令君香,說明這荀彧喜歡薰香。據《襄陽記》記載,荀彧每坐一個地方,那地方就要香三天。荀彧是曹操的手下,經濟條件不會比曹操好,都這麼海量地薰香,說明曹操還是用得起的。誰知道曹操不好這口,在他的《內誡令》裡說: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內不得薰香。曹操的閨女也很愛美,偏偏不能趕這個時髦,後來嫁給了漢獻帝,因為是皇家規格,才終於薰上香了,曹操還引以為憾,說沒法禁止嫁出去的女兒薰香,恨不遂初禁,恨不能執行當初的禁香令。
當然,曹操也不是不知變通,因此也有例外的時候,允許為了去掉房間異味,適當地燒香。那時候的香估計還能起到空氣清新劑的作用,能去掉室內異味,所以曹操允許房屋不潔,聽燒楓膠及惠香。這完全是從實用角度來薰香,迫不得已而為之。
曹操到死都很孤寒,臨終前還下令讓家裡的女人自食其力。
從這些細節看,曹操對物質享受沒多大興趣,何以如此呢?
使命感強:以身非己有,不敢自私自我期許
史上廉潔奉公的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人,此類人熱心事業,事業欲強,物慾卻很淡泊,曹操就屬於這類人。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漢獻帝要封曹操為魏公,曹操在給漢獻帝的回信裡說到對自己的期許時,有這麼一句話:身非己有,不敢自私。意思就是說,我的身體不是屬我個人所有的,不敢只顧自己,有什麼私心。這句話雖然有點自我標榜的味道,但曹操當初出山,還真不是為了私利,他是個使命感很強的人。
曹操起初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當一個郡守,建立名譽,除殘去穢,清除地方上的醜惡現象,讓世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後來形勢所迫,他不得不回家,但也不急著出來找工作,而是打算用二十年時間好好讀書,鍛鍊身體,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但又迫於形勢,他的這個主觀願望不能實現,不得不出來南征北伐,為國家討賊立功。
待在家裡,他讀書打獵;出來,他討賊立功。進退之間,他沒多少私心,有的只是使命感。沒有私心壅塞,沒有貪慾擁擠,就可以騰出更大的空間來幹事業。其實,他也是給智慧騰出更大的空間,這樣事業就更遊刃有餘了。
莊子雲: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貪慾太深的人,聰明不成問題,但智慧成問題。曹操常常以智慧自許,他去西北和馬超打仗的時候,引來很多人圍觀,曹操指著自己的頭,自負地說:鄉親們,我沒什麼好看的,又不是三頭六臂,只不過腦袋裡多一點智謀而已,唯多智。為什麼多智?和他物慾比較淡泊有很大關係。
所以,《魏書》記載,曹操每次臨陣時,意思安閒,好像沒事人一般,接下來便變化如神。從安閒中看出他從容,從容中看出淡泊,又從淡泊中生出智慧,所以他臨陣打仗不慌張,經常能克敵制勝,其實這點和諸葛亮挺像的。
以清廉自奉,才能以豐厚奉他。關於曹操的大方,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也清楚,老曹對關公可夠大方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蹄金,下馬一蹄銀;又送錦袍、送赤兔。細節有些誇張,但還是有歷史依據的,史書記載他得靡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得了奢侈品,馬上賞賜給有功的人,只要功勞級別夠得上,絕對不吝惜千金。曹操正因為對自己吝嗇,清空自己心裡的貪慾,才能騰出這麼多富貴賞給他人。這也是給智慧騰出空間的一個表現。
所以說,曹操的節儉清廉培養了其政治軍事才能,促成其偉業。在東漢末年那個紛爭的年代,如果貪慾太重,就會妨礙智謀的發揮,被其他軍閥滅掉是分分鐘的事。例如董卓、袁術和公孫瓚,都是一時豪傑,然而,董卓和公孫瓚建私人城堡,積聚糧草和財寶,以為高枕無憂,結果死得最早;袁術稱帝,極其奢華,荒侈滋甚,結果亡得最早,臨死前還嫌飯太糙,索要蜜糖。可見,清廉不只是個人品格修養,也是一種必需的政治軍事素養。
-
3 # 迂娛與遇
官渡之戰後,曹操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完全相當於皇帝,可他自己的生活卻是十分節儉的,雖然他有一統天下之志,但官渡大戰後,曹操仍舊下令休養生息三年,因為常年征戰,許多將士陣亡,需要恢復國家的元氣。
建安七年春,曹操來到家鄉譙縣(今安徽亳州),這是他從討伐董卓開始,13年後第一次回家,看到家鄉人民飽受戰亂之苦,許多將士家破人亡,曾經的小夥伴也都死散殆盡,曹操不禁流淚痛苦,"縣中終日行,竟不見所識故舊一人,使吾悽愴傷懷。"
觀稼臺是曹操專門設立在農場的高臺,他親自登高觀望禾稼長勢,表示監督屯田,同時曹操還下令打擊豪強,設立鹽鐵官營,扶助弱民,加強法令,同時禁止厚葬之風,連曹操自己生活都是極其簡樸的。
曹操的夫人卞氏曾說:"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儉日久,不能自變為奢。"平時曹氏親貴辦喜事,請親戚吃飯竟然"菜食粟飯,無魚肉。"曹操這種節儉的家風,自然流傳到曹丕身上,曹丕繼位後同樣簡樸,自己病危時還表示不要厚葬。
-
4 # 祕魯船長
曹操的物質生活的確非常簡樸。但要強調的是,曹操的簡樸,一方面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是客觀的環境所迫。東漢末年兵荒馬亂,百姓十不存一的慘況,造成物質生產極度匱乏。曹操發跡早期需要靠掘墓盜墓來蒐集財物,程昱和王忠食過人肉,直到曹丕稱帝后尚書令桓階、司徒華歆都仍過著布衣蔬食的日子,這些都有歷史記載。在這樣的環境下,節約物質,實行消費降級,可以保障更多人口的存活。曹操規定過的消費降級包括:1.禁酒禁娛,大約從建安十二年,開始準備廢三公、稱丞相的時候開始。酒是糧中精,禁酒可以大量節約糧食,像徐邈這樣喜歡喝酒的人就因此受罰。不過,曹丕、曹植能夠和一群文人在南皮西園舉行雅集,應該屬於曹操的特許,因為邀請寒族出身的劉楨、陳琳等人享受美酒珍果,是絕佳的曹魏人才招聘廣告2.服裝不穿錦繡,履不二彩。其實漢代的紡織業已經很發達了,王公貴族一般穿絲綢或細麻,像縑絲(厚絲綢)、紈素(原色白綢)、羅縠(薄紗)都是常見的絲織品。但錦(彩色絲線織成圖案的絲織品)和繡(在絲織品上做刺繡圖案)實在奢侈耗費人工。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著錦繡衣服而被賜死,雖然可能帶有打壓崔氏的政治原因,但也可見曹操的嚴厲另外,在漢末物質匱乏、禮制崩壞的環境下,王公貴族紛紛打破傳統的冠帽制度,以束幅巾(就是一塊長寬一米的頭巾,在西漢時屬於平民物品)為雅。但領兵的將帥著幅巾,有文武不分之嫌。曹操對軍帽進行了改革,模仿皮弁設計了一種名為“白帢”的便帽,在軍中推廣;在維護軍容的同時,降低了材料和生產成本曹操自己更是從來沒有光鮮亮麗的衣物和被褥,“幃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魏書》),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十年以上,是他自己在《內誡令》裡明確提到的。3.在日用品方面,其實那個時代的貴族男子多少要備化妝品的,曹植就有見邯鄲淳之前“傅粉”的記載,但曹操的嚴具(妝具)非常簡單,一盒一層而已。他在《內誡令》裡提到自己不喜薰香也禁止薰香,但考慮薰香在那時是室內殺菌除臭的必備品,才允許燒一些楓樹枝和蕙草來改善曹操在《內誡令》裡的節約經還包括:外出攜帶的行李箱子是未經裝飾的竹箱,“以帛衣粗布做裡,此孤之平常所用也”;曹操有頭風,需要用銅器儲水降溫,因為銅器放久有銅臭,改為銀器,但不願被人說成奢侈,又改為了木器。不過,節約歸節約,曹氏家族的物質生活也並非全無樂趣。建安十年以後,曹家平定冀州,收服西域,諸國紛紛朝拜上貢;以曹丕、曹植為首的建安文人集團,因此享用到了包括西瓜在內的各種珍果(其實西瓜到唐代才正式引入中原,卻出現在了曹植和劉楨的賦裡)、珠寶玉器(包括瑪瑙勒和車渠琬)、白疊布(就是棉布)。曹丕用瑪瑙勒裝飾自己的坐騎,命一群文人寫賦唱和,其實是為了宣揚曹家對西域的征服和威儀。雖然漢末曹氏家族的物質生活非常簡樸,但由於文學作品的緣故,常常給人一種生活奢侈的錯覺。這其實是因為建安時代的文學風氣,使人們逐漸脫離之前的經學教化,開始關注日常生活、讚美世俗的生活物品,是一種對文學意義的探索和發展。所以,文學作品字面上表達的意思,未必代表真實的生活狀況,更像一種對生活的美好願景(就像李白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還要寫“玉盤珍饈值萬錢”)。至於唐代文人對曹操在銅雀臺上花天酒地的說法,應該純屬臆想和謠傳。因為銅雀臺的初衷是軍事防禦建築,也能表達曹魏的政治威權,和後宮佳麗的關係不大。當然,曹操畢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沒有禁慾的潔癖,在《四時食制》裡描繪自己喜歡的各種魚肉及建議做法,可見他對享受生活的真性情一面(想起來,曹操喜歡吃魚,曹丕喜歡吃水果,曹氏父子都喜歡音樂和歌伎,也挺有生活情趣的)。只是時事所迫,政治形象所迫,需要曹操在公眾面前做一個清心寡慾的聖人。無論是極言生活清苦的《內誡令》,還是讚美物質生活的丕植作品,都是個人的一面之詞,需要聯絡當時的情況和政治意圖客觀看待。不過總的來說,比起袁術劉表,比起後來從曹睿開始的奢侈揮霍之風,曹操仍稱得上是生活簡樸自律的楷模。
-
5 # 小生讀歷史
人們一直對曹操褒貶不一,可是從生活方面來說,曹操是非常簡樸的。
東漢末年,天下處於一片亂象,各地父母官都在爭地盤,百姓生活特別苦難,餓死的人不在少數,物資極度匱乏。據歷記記載,曹操的生活發生改變,是通過盜墓來實現的,他蒐集財物,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變化,生活也變得好了起來。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曹操必須自己節儉,《魏書》中這麼描寫曹操“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他自己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衣服和被褥,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十年以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禁止飲酒,大概是在建安十二年吧,開始準備廢掉三公,稱丞相的時候開始的。酒是用糧食釀造的,禁酒可以節約大量的糧食,可以養活很多百姓。或許有的人會說,曹丕,曹植還在和一群文人飲酒呢,這一定是經過曹操特許的,要不然誰敢呢?
綜上所述,曹操在當時雖然貴為王,但是它並沒有過極度奢侈的生活,與袁術和劉表相比,以及後來的曹睿的奢侈的作風習慣,曹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簡樸之人了。
回覆列表
曹操的物質生活的確非常簡樸。
但要強調的是,曹操的簡樸,一方面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是客觀的環境所迫。
東漢末年兵荒馬亂,百姓十不存一的慘況,造成物質生產極度匱乏。曹操發跡早期需要靠掘墓盜墓來蒐集財物,程昱和王忠食過人肉,直到曹丕稱帝后尚書令桓階、司徒華歆都仍過著布衣蔬食的日子,這些都有歷史記載。在這樣的環境下,節約物質,實行消費降級,可以保障更多人口的存活。曹操規定過的消費降級包括:
1.禁酒禁娛,大約從建安十二年,開始準備廢三公、稱丞相的時候開始。酒是糧中精,禁酒可以大量節約糧食,像徐邈這樣喜歡喝酒的人就因此受罰。不過,曹丕、曹植能夠和一群文人在南皮西園舉行雅集,應該屬於曹操的特許,因為邀請寒族出身的劉楨、陳琳等人享受美酒珍果,是絕佳的曹魏人才招聘廣告
2.服裝不穿錦繡,履不二彩。其實漢代的紡織業已經很發達了,王公貴族一般穿絲綢或細麻,像縑絲(厚絲綢)、紈素(原色白綢)、羅縠(薄紗)都是常見的絲織品。但錦(彩色絲線織成圖案的絲織品)和繡(在絲織品上做刺繡圖案)實在奢侈耗費人工。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著錦繡衣服而被賜死,雖然可能帶有打壓崔氏的政治原因,但也可見曹操的嚴厲
另外,在漢末物質匱乏、禮制崩壞的環境下,王公貴族紛紛打破傳統的冠帽制度,以束幅巾(就是一塊長寬一米的頭巾,在西漢時屬於平民物品)為雅。但領兵的將帥著幅巾,有文武不分之嫌。曹操對軍帽進行了改革,模仿皮弁設計了一種名為“白帢”的便帽,在軍中推廣;在維護軍容的同時,降低了材料和生產成本
曹操自己更是從來沒有光鮮亮麗的衣物和被褥,“幃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魏書》),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十年以上,是他自己在《內誡令》裡明確提到的。
3.在日用品方面,其實那個時代的貴族男子多少要備化妝品的,曹植就有見邯鄲淳之前“傅粉”的記載,但曹操的嚴具(妝具)非常簡單,一盒一層而已。他在《內誡令》裡提到自己不喜薰香也禁止薰香,但考慮薰香在那時是室內殺菌除臭的必備品,才允許燒一些楓樹枝和蕙草來改善
曹操在《內誡令》裡的節約經還包括:外出攜帶的行李箱子是未經裝飾的竹箱,“以帛衣粗布做裡,此孤之平常所用也”;曹操有頭風,需要用銅器儲水降溫,因為銅器放久有銅臭,改為銀器,但不願被人說成奢侈,又改為了木器。
不過,節約歸節約,曹氏家族的物質生活也並非全無樂趣。建安十年以後,曹家平定冀州,收服西域,諸國紛紛朝拜上貢;以曹丕、曹植為首的建安文人集團,因此享用到了包括西瓜在內的各種珍果(其實西瓜到唐代才正式引入中原,卻出現在了曹植和劉楨的賦裡)、珠寶玉器(包括瑪瑙勒和車渠琬)、白疊布(就是棉布)。曹丕用瑪瑙勒裝飾自己的坐騎,命一群文人寫賦唱和,其實是為了宣揚曹家對西域的征服和威儀。
雖然漢末曹氏家族的物質生活非常簡樸,但由於文學作品的緣故,常常給人一種生活奢侈的錯覺。這其實是因為建安時代的文學風氣,使人們逐漸脫離之前的經學教化,開始關注日常生活、讚美世俗的生活物品,是一種對文學意義的探索和發展。所以,文學作品字面上表達的意思,未必代表真實的生活狀況,更像一種對生活的美好願景(就像李白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還要寫“玉盤珍饈值萬錢”)。至於唐代文人對曹操在銅雀臺上花天酒地的說法,應該純屬臆想和謠傳。因為銅雀臺的初衷是軍事防禦建築,也能表達曹魏的政治威權,和後宮佳麗的關係不大。
當然,曹操畢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沒有禁慾的潔癖,在《四時食制》裡描繪自己喜歡的各種魚肉及建議做法,可見他對享受生活的真性情一面(想起來,曹操喜歡吃魚,曹丕喜歡吃水果,曹氏父子都喜歡音樂和歌伎,也挺有生活情趣的)。只是時事所迫,政治形象所迫,需要曹操在公眾面前做一個清心寡慾的聖人。無論是極言生活清苦的《內誡令》,還是讚美物質生活的丕植作品,都是個人的一面之詞,需要聯絡當時的情況和政治意圖客觀看待。不過總的來說,比起袁術劉表,比起後來從曹睿開始的奢侈揮霍之風,曹操仍稱得上是生活簡樸自律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