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狼老妖說事
-
2 # 馮知樂
德系車果然經拉又經踹,開三到五年,那是極好的,但世上窮人還是極多的,他們不想花錢花精力學習修車,打算舊了能賣個好價,
-
3 # 天天向上asdf
現在都追求輕量化,日系德系都在拼命降自重,看資料就知道了,同級別的車不一定誰重,甚至日系比德系還重,但是就沒有德系車跑起來穩,這無關重量,純粹是設計取向,德華人喜歡跑高速,日本人更多是在市內通勤,要求輕盈靈活,靈活跟穩定按現在的技術是不可調和的,
說起日系車,省油、耐用和技術紮實是這些年來被津津樂道的地方,這一點無可厚非。然而,如同天使和魔鬼並存一樣,日系車的缺點同樣突出,鐵皮薄不耐撞,大部分20萬以下的車沒有防撞鋼樑,這些槽點被廣大消費者批判了相當長時間。
事實上,這些言辭並不是空穴來風。近期,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承認篡改部分產品技術資料,以次充好交付下游生產企業。而此次問題產品波及面極廣,有三菱重工業公司、東海鐵道公司、豐田汽車、本田汽車、馬自達、斯巴魯等約200家日本企業均受影響。
此事件一出,日系車不安全的老毛病再次呈現在公眾的視野,也被視為繼鬧得沸沸揚揚的高田氣囊事件後,日本製造又一次沉重打擊。
造假竟有十年之久,國內日系合資車企受影響成疑。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本土是本次事件的重災區,這一點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猶如當年高田氣囊讓日本民眾內心不安。
而近日,豐田汽車公開確認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生產的問題產品,包括在日本國內工廠組裝的部分車型的引擎蓋、尾門等,問題鋁製品已被用於部分車型的發動機罩等部件,當下正在對汽車安全性進行確認,如果涉及汽車效能和安全,或將引發大規模召回。
與此同時,馬自達和斯巴魯兩家車企也確認了在自家生產的汽車部件中使用了神戶制鋼所的問題產品,相關的調查以及後續處理工作也在持續進展中。
鑑於各大日系品牌汽車大規模的出口到全世界各地的事實,尤其是一衣帶水的中國市場,往往佔據很大份額,那些購買日系進口車的車主們這時候的內心想必無比糾結了,原本以來一向以製造精密著稱的日系進口車,這次竟然會寫下大大的尷尬二字。
而關於購買日系合資品牌車型的消費者,目前尚不能斷定是否有影響和滲透。不過,考慮到成立於1905年的神戶制鋼在2010年已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將中國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據國內相關媒體報道,其投資建設的中國工廠已經在2017年在5月份全部投產。而這些日系合資品牌是否採購了該工廠的產品成為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所在。
對此,有部分媒體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神鋼在中國建廠,卻不給國內的日系合資品牌提供產品,於情於理都難以自圓其說,再加上渠道和供應商屬於車企的核心商業機密,主機廠除非萬不得已必不會主動向公眾透露絲毫資訊。
事實上,神鋼造假醜聞所帶來的傷害遠不止產品質量問題這般簡單,更為嚴重的是給日本的精密製造業的聲譽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如果說高田氣囊將不可一世的日本製造潑盆冷水的話,那麼這次神鋼造假則活生生將日本製造打入冷宮。
值得一提的是,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中國製造的愈發自信,無論是產品研發設計乃至生產製造,都展現出來了前所未有的實力,尤其是在安全領域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
比如說吉利汽車進行的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試驗,以正面碰撞17.92分(滿分為18分)、側面碰撞18分(滿分為18分)的成績,展示出中國民族品牌汽車在安全技術的研發和運用上的努力。
比如說中國豪華品牌開創者WEY攜旗下的首款產品VV7挑戰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倡導的小重疊碰撞測試,取得了最的“Good”評級,詮釋了“WEY”品牌“將安全視為一切豪華的前提”這一品牌理念。
要知道,在家電市場上,以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等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已經佔領了廣袤的市場,而在手機行業,華為、小米、OPPO、VIVO更是異軍突起,將索尼、夏普等日系品牌“打回老家”,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中國品牌車企的不斷向上,全面超越日系車企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