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無邪yl
-
2 # 翕張文章耕耘者
中國文字從古代的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的漢字,中間是經過多次變化和改革的;但是歷代的改革幾乎都是兼收幷蓄的,以致使漢字越積越多。當前中國文字之多是非常驚人的,比較常用的《新華字典》就有10000多個漢字;1990年出版的《辭海》有14872個漢字;1716年編撰的《康熙字典》有47035個漢字;發展到今天字型檔收入的有91251個,經常用的只有幾千個。
漢字這麼多,每個字都有四聲,有許多字不經常用,無任文化高低,甚至是語言專家也有不認識的字和讀錯音的字。語言專家王力曾說過:姓氏中別字、怪字、難讀的字較多,有時我也得到民間去討教老法師,向老百姓學習。
學好漢字,讀準字音 ,也得化功夫 ,也需要認真對待。不要以為不認識幾個字,讀不準幾個音是無所謂的。尤其是為人師表的老師,在這方面更應為人師表;其次是公眾人物也要談吐嚴謹,在大庭廣眾中老唸錯字別字 ,也會損了顏值。如果對此不以為然,當然會出現自己在臺上慷慨激昂讀錯字,臺下一片竊笑還不知的損顏值的狀況。
人們有時為何會讀錯字?其中原因是不查字典偷懶讀半邊。漢字當中形聲字佔百分之八九十,俗話說:秀才識字識半邊。但究竟讀哪個半邊(表音的部分)是個技術活。漢字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還有多音字等等怎麼念。所以,還得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學習才行。
-
3 # 一隅一曦
1· 一家人去動物園參觀,男士走的快,走在前邊,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寵]物園,他趕緊吆喝後面的家人和孩子:
“快點快點,這兒有個〔旁〕物園……”
女士走近一看“哈哈”笑起來。
2· 小超市售貨員賣東西,一男孩拿了東西沒帶錢,打欠條:
欠……
尹✘✘
年月日
售貨員一看說: “你姓醜嘛?”
男孩說: “你看看是醜嘛?那是尹。”
售貨員說:“尹——怎麼沒長尾巴。”
“哈哈……”
-
4 # 黃灣吳先生
在一次談天中,一朋友指著報紙說:“深川(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我想不是帶“川”字的都讀chuan的,但他一臉正經,我也啞然。
還有一哥們,恁把“裸體”說“ku”體,還說我一直都這麼說的呀。
朋友的老婆,在一次談天中,把矽油說成“wa”油,她的學歷也不低的。
當然有些字少用,哪怕文化程度高的也有說錯的偶然,多讀多看多查字典會讓你少犯錯誤。
-
5 # Yummy小茉莉
身為語文老師,不得不感嘆,現在家長給孩子起名字越來越有高度,一到新生開學點名的時候就恨不得隨身帶一本字典,表示很多罕見字,一不小心就讀錯了。
比如,“贇”,估計好多人不認識,讀“貝”的比較多,事實上讀“yun”,二聲。
再比如,“禕”,讀錯機率也很大,讀“偉”的比較多,事實上讀“yi”,一聲。
然後,“頔”,這個字好多人會認為是“郵”,事實上讀“di”,二聲。
多讀書,多看字典,提高文化功底指日可待!
-
6 # 和平134455419
我爹叫潘振山,個子不高但兩眼炯炯有神,他要起大刀來,一閃一閃,就像一圈白帶把他圍起來一樣,小時剛認字,看小說閃閃的紅星,經常讀錯字,有些字跟本就不認識,只能大意思理解,把恧大刀,念成了要大刀:而且是大聲郎讀,旁邊大我兩歲的哥哥笑翻了天,也成了我童年美好的回憶!
回覆列表
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拿出一個紙片,上面寫著:陶冶 兩個字,問一個同學怎麼讀。
這小子張口就答:陶瓷!
這傻孩子, 我在後邊大聲樂的不行。結果被老師發現:樂的最歡的那個,你來唸
這能難倒我嗎?我大聲唸到:陶治!
全班一起鬨堂大笑。
還有一個親身經歷。
一次課堂點名。
老師:張華
答:耶!
老師:李勇
答:耶!
老師:王麗
答:耶!
老師怒了,誰教你們答耶的,課堂點名要回答"到‘’!
第一個同學舉手:老師,我剛才想說我名字那個字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