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子教育影片課程
-
2 # 大齡青年鹹魚哥
我說兩句實話吧,你這個矛盾,本質上是社會大眾對教師的要求和實際招聘時教師能力的考核不相對稱造成的。
首先一點咱們都得承認,教育產業化是國家政策,不是某一個人推動的,站的角度高一點就能看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做家長的會經常拿自己學生時代的老師和現在孩子的老師做對比,這是不科學的,那個年代我們崇尚犧牲奉獻精神,所看的教師影視劇裡的教師也全是剛正不阿,無私奉獻最後苦大仇深的犧牲在辦公桌前,因為以前我們總聽一句話叫為教育事業犧牲奉獻,產業化了怎麼改?為產業犧牲?這不是一句笑話麼。
其次,現在的管理模式對教師很畸形,責任非常大,風吹草動可能就得停職罰款,但是又不給你權利,好比一個做警察的你轄區內任何安全事故都要負責,卻又不讓你有檢查可疑人員的權利。網上對於教師罵聲一片,有人補課被曝光正義網友們便罵遍這個行業,你說點重話批評哪個角落就會有人錄音,拍影片,然後就是正常流程,教育部門介入,停職,罰款,檢討,甚至可能丟掉飯碗。我自己學校某二十年老教師查寢時碰到女生抽菸,批評時學生不耐煩罵娘了,老師忍不住扇了一巴掌,家長到教育局鬧,最終賠了5萬塊保住飯碗。所以現在大多老師明哲保身,對於網上罵聲,一笑而過,管不了就放任自流,這種方式也不對。
最後是家長,其實家庭教育比學校還重要,但是因為我們讀書時代都是把孩子交給學校管的概念已經根深蒂固,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其實不是老師不能管,只是這個管理的尺度怎麼把握,有的家長說老師孩子交給你了,我工作忙你搞嚴一點,該批評批評,該收拾收拾,有的家長卻說,老師我們孩子自尊心比較強,不能說重話。社會越進步,人的個性就越明顯,集體主義的時代過去了,現在不僅孩子有個性,家長更有個性。
您截圖所說的這個問題現在普遍存在,發生群體以年輕教師為主,都是90後的獨生子女,現在的大學環境大家也能從網上略知一二,你指望一個尚未脫離舒適圈的年輕人全身心的給你奉獻不太現實。再者,現在很多人考教師跟考國企公務員的目的是一樣的,不再像以前我們談革命分工了,大家僅僅只是覺得教師是個相對體面的行業而已,並不是說對教育多麼有熱情,思想覺悟有多高。考核的標準,筆試面試能考核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唯獨考核不了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教育熱情。
教師就是個職業而已,我自己也曾經做過教師,我從不標榜自己職業的所謂光環,所以我也只是當一份工作盡職盡責而已。大家別要求太高,我從業幾年應該在同事裡還算好的,大家上班時玩不玩手機,下班了聚會去不去唱歌,為什麼這種事換了個職業就被批評呢。產業化的路實際已經完成,但是思想轉變還任重道遠。
最後,給樓主個建議,如果你想孩子享受您小時候那種嚴厲又全面的教育,首先自己要管嚴一點,其次學校找找人,看看哪些年紀大一點的教師管的狠的,給弄到那個班上去,但是也別抱太大希望,因為敢狠管的老師這兩年一般都剩的不多了。
-
3 # 銘非知院
首先在目的上,家長要知道,自己去學校,並不是為了和對方吵架也不是去挨批,到學校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孩子們的爭吵問題。
其次,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師,都不能急躁,要溫和,但又不能太過軟弱從而使得事情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回覆列表
一是師德水平普遍下降。教師這一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教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更的是為了育人。
二是教育正迅速演變成一種高收入的產業。從古到今,是凡為國家、民族前途著想的人,都不是為了賺錢而辦教育,他們都是把教育當做一種不計經濟收益、只求社會效益的事業來做。
中國的教育著重在理論教育上,而西方的教育則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東西方教育傳統的長短是可以互補的,若將兩者和諧地結合起來,對人才的培養是非常有意義的。
提高課堂魅力,教育科目上多增加人文的內容,並加大監管力度,教育過程中注重開發人的情感、潛力,培養人的性格和理性,側重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評價、選擇能力。學校和社群聯合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及公益活動,透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人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